关键词:股市春季行情
2023年的首个交易日,A股喜迎开门红,逾4000只个股上涨,为“春季躁动行情”开局打下有利基础。 而本月初至今,A股已经交出一份较为不错的答卷。1月16日收盘,沪指站上3200点关口,两市成交额达9171亿元。 随着疫情管控放松和生
昨日大盘指数收跌,成交量继续缩量仅5747亿,市场交易情绪继续萎缩。从技术上看,市场仍然偏谨慎,做多兴趣缺失。 此外,沪深300指数换手率今日也回落至0.23%,创2019年1月10日(近35个月)以来新低。
热门板块 板块涨幅前列
本周进入两会时间,同时也是一季报超预期业绩的炒作阶段,赛道股的春天也跟着来了没?
01
由于周末对市场有影响的消息比较多,且整体偏负面,以至于今天的盘面走势有点懵。
震荡之中,也能看出A股春季行情躁动的迹象,虽迟但到,
所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随后沪指下挫翻绿,低位震荡,深成指、创业板指下探回升,盘中短暂翻绿。盘面上,盐湖提锂、数字货币、语音技术板块涨幅居前,煤炭、电力、培育钻石板块跌幅居前。截至今日午间收盘,沪指报3610.32点,跌幅0.16
从具体配置来看,投资者可以参考以下两条思路:
1)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发展”等带来的结构性成长机遇,包括新消费、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如医美(爱美客、华熙生物)、科技(京东方A、闻泰科技)等;2) 大
节后大盘我们预计会高开3%左右,沪深300收在6000点上下,沪指可能收在3780附近,个股普涨,到周五才会出现明显的分化。投资者的主要任务是抛开大盘捕捉个股机会。
从春节期间美股热点来看,节后A股春季攻势主要有三大方向:
春
今日回顾
1、今天市场再次下跌,指数在大金融跟贵州茅台的支撑下下跌不多,毕竟贵州茅台暴涨6%再再再创新高了,中国平安也积极反弹,其实市场下跌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央妈没放水,今天到期1000亿放水1000亿。然后就可以
春节长假将至,投资者又将面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的艰难抉择。据财联社梳理近十年以来沪指春节前后的涨跌情况,发现春节前后股市上涨概率较大。
具体来看,春节前一周、春节后一周、春节后两周、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
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A股有时熊长牛短,但历史上的春节行情却总会如约而至。先来看看市场环境和特征,了解基本操作原则。
从目前A股市场总体形态来看,大盘在大箱体上方运行,前期顶部支撑有效,这是一个强支撑,只要这里不破,就不
因短期利率上行带来的上周市场调整不会演绎为股灾但前期对于流动性过分乐观的预期需要修正,后续市场将在3450-3700点横盘震荡。抱团暂不会瓦解,但需要关注抱团外的投资机会,重视南下投资机会。 经历上周流动性收紧的担
A股三大股指大幅低开,沪指跌1.08%,深证成指跌1.59%,创业板指跌1.86%。盘面上,主要行业板块全线下跌,有色、电气设备跌幅居前。具体来看,微信小程序板块领涨,豆神教育、二三四五涨停;酒店及餐饮板块表现强势,板块内个股全部上
今日三大指数出现明显回调走势,盘面特点明显,前期抱团的核心蓝筹股与本来行情的主线(太阳能、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跌幅居前,而非主流板块(珠宝首饰、包装材料、旅游酒店等)涨幅居前,这说明场内资金利用指数震荡进行
2021年的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三大指数高开高走,上证指数自2018年1月以来首次站上3500点,创业板指大涨3.77%,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续创5年新高,两市成交额也突破了一万亿元。
资金抱团行业龙头 春季行情端
从上证指数来看,目前已经向上突破了2015年12月的顶部和2018年1月的顶部连接而成的压力线,以及创出了2020年7月中旬以来的新高,至于是否有效突破尚待进一步观察,如果收盘点位站上3558点,有效突破的概率就会增加。从沪指的
本周行情回顾
指数方面
本周(12月21日-12月25日)具体来看:周一各主要股指以放量阳线开启新的一周,特别是创业板更是大涨超3.6%,周二至周四市场震荡下行,周五各指数遇到重要支撑位出现强势反抽。整体上,三大指数呈现宽幅
创业板指创5年新高!最后一天半,谁藏惊喜谁埋雷?
距离今年结束还有一个半交易日!12月30日早盘,市场看点也不少。
此前一度遭遇调整的贵州茅台、金龙鱼、宁德时代等前期热门股股价大涨,再创历史新高。部分成分股走
随着2020年即将画上句号,岁末年初的到来,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春季行情」正在酝酿。春季行情指的是12月到2月之间的上涨效应,但是具体的开启时间并不固定,行情大小也各不相同,如果是较大的行情一般在春节前1-2个月启动,平均持
12月29日:股池30+2021春季行情。2021年股市春季行情大概率会到来,积极备战大金融(证券+银行),等待启动信号,就说这么多。
从短期看A股正蓄势待新年,准备迎接年初躁动行情。我们认为当前环境下,海外疫情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成长股行情可能率先演绎,周期股行情需要等待一些催化,例如海外疫苗、疫情与刺激政策等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走强,可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