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开年的第一个季度,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说是极其的不友好。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日收盘,2159只股票型(包括指数型)基金中,2022年年内收益为正的有103只,占比4.77%;
7041只混合型(包括指数型)基金中,2022年年内收益为正的有214只,占比3.04%。总的来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市场在恐慌中一度出现了非理性的暴跌,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相关话题也多次冲上热搜。然而,即便是这样极端的行情下,仍有一批基金表现出了极强的抗跌性。
我仔细研究了下2022年开年以来涨得最好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现无一例外都是重仓煤炭股、地产股。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日收盘,2022年年内涨幅排名最高的三只混合型基金均出自万家基金的黄海之手,其重仓股基本一致——地产股+煤炭股。

他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基金,其风格一直是大盘价值,其中重仓的房地产股票很多持有已经超过了一年甚至更久。
该只基金业绩也长期跑输沪深300指数,直到本轮指数的大跌,与房地产调控的放松后,基金的收益也才超过沪深300指数的表现。
总结一下,2022年开年以来,如果你买的基金不重仓煤炭股、地产股,那你基本没赚钱;如果你买的基金不仅避开了煤炭股、地产股,还没有重仓银行股、农业股,那你基本不赚钱。
问题来了,假设一只基金跟踪各类煤炭、地产、银行和农业指数,或者长期重仓以上股票,你会长期持有么?
我估计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原因有二,一是基金投资标的行业集中度太高,万一行业整体垮掉,资产缩水起来非常迅速(参考中概互联);
二是既然已经决定重仓某个行业,那还不如自己去买龙头企业股票,交易起来更方便。
很多基金经理也明白长期重仓某一特定行业并不好,所以他们一般会做出两种应对:
一是泛化个人风格,比如在坚持相对重仓白酒的基础上,灵活配置一些其它大消费方向股票;二是相信数据,依照算法选股择时,彻底分散基金持仓。
对于选择第一种应对方法的基金经理,我们以获得20年“金牛奖”和晨星奖的两只明星基金来进行举例。
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同时获得两大奖项的只有两只基金——南方优选成长混合和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风格也比较类似——都偏好大消费方向。

但可惜的是2022年来它们都没有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2022年1月3日至2022年4月1日,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13.44%,同期南方优选成长混合累计下跌13.03%,跑赢沪深300指数0.41%;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累计下跌16.32%,跑输沪深300指数2.88%)。
而选择第二种应对方法的基金经理,以2021年下半年非常火爆的广发多因子混合为例。
虽然不知道广发多因子混合背后的具体算法,但依然可以看出它的调仓非常果断,仓位变动极大,可以说很难按照单一板块风格进行归类。
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踩中煤炭股、地产股,广发多因子混合2022年开年以来依然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2022年1月3日至2022年4月1日,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13.44%,同期广发多因子混合累计下跌15.65%,跑输沪深300指数2.21%)。

补充说明,本段提到的三只基金长期看都是不错的基金,这里仅截取特定时间段数据进行分析,不能代表基金完整评价。
经过这么多分析,首先要明确两点:
一是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风格偏好,一旦市场风向和自身偏好不一致,就会导致基金业绩不及预期;
二是量化算法背后本质也是人脑,就算彻底分散持仓,一旦没有踩中市场风口,基金净值的下跌依然不可避免。
那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显而易见了,尽量在基金经理风格和市场风向间寻求平衡,配置一揽子不同风格的基金!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