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哞哞依然是看好医药、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这些赛道股的,但是所有行业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部分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都会有阻力和推动力。
医药的短期阻力是集采,核心的推动力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芯片的阻力是美国的制裁和我们技术的代差,核心推动力是产业链的安全导致的国产化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短期阻力是基础设施不充分和电池技术的不够成熟,而核心推动力则是双碳的目标。
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所以股价在上涨的过程中,市场会把焦点放在推动力上,而在下跌的过程中把焦点放在阻力上,而不是反过来。

虽然成长股的特点是长期高估,但是也是有办法评估估值的,只不过评估的方法跟稳定期的蓝筹股不太一样。
企业进入稳定期后,在研发上的投入会趋于稳定,当新增研发没办法让公司再获得高速增长时,对股东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分红,因此稳定成熟期的股票,我们要看利润,看分红率,看PE。
而企业在成长期,研发投入会持续帮助公司提高竞争力,维持高速的增长,因此将所有留存收益再投入远比分红要更有利公司发展。而研发投入在公司层面的表现,要么变成费用影响当期利润,要么变成资产慢慢摊销,终归是要降低利润的。
所以成长期企业不能单纯看利润,简单点要看销售的增速,深入点要看研发投入在留存收益中的占比,以及研发投入对销售的推动是怎么样的。
因此,如果一家公司成长速度很快,研发投入高,必然净利润就差,PE就大,拿成熟期的估值体系去套肯定不科学。
所以,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还是医药,所有的赛道股,我们都要关注的是,现有股价跟目前的行业景气度、企业整体的销售增速、研发投入对增速的拉动是否匹配。

一旦前者和后者不匹配,又出现股价趋势走坏的情况,就可以选择卖出了,反之则选择买入。
之所以要引入趋势,是因为绝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无法保证自己在对行业或者企业的判断是永远正确的,而趋势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医药、白酒、消费、互联网等行业确实是弱周期的,但是在股价演绎上周期性非常明显。行业本身周期性强弱和股价表现是两码事。
股市是由人参与的,人是非理性的,贪婪和恐惧是人的本性,要么悲观过分要么乐观过头会导致极端低估和泡沫化。
投资最主要的能力应该是对产业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在泡沫时不懂逃顶的人和在极端低估时不敢抄底的人是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的。
有些人深究个股基本面而忽略行业趋势以及外在大环境,觉着我持有的股票这么低估了为什么还会跌,很傻很天真。
不要过多精力局限于个股,而是要把时间放在对行业趋势研究上。

千万不要迷之自信想着去挖掘黑马或者花尽心思去寻找低估的公司,对于大部分业余投资者来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那七八个好赛道的ETF拉出来,想省事的直接在估值合适的时候买好赛道的etf,估值合适的时候很重要,意味着必须择时。
不要被那些不择时持有优质公司的害人言论所误导,这里的择时不是要求绝对的买在最低卖在最高,而是必须买在相对低估区间,卖在相对高估区间。
超额收益来源于择时和选股,如果不想买etf又想获得更高收益怎么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看好行业的etf前十大持仓股里选择两三只持有。
投资从来不是你以为,永远都是主流资金决定涨跌。之所以能进行业ETF前十大持有股,那是被主流资金认可的,而且还会动态调整,基本上都代表了行业最优秀的公司。
明白了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并且按这种策略投资,大概率会跑赢市场上80%的人。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