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医疗(600763)5月16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5月15日接受6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1、就收购和仁科技(300550)股份的说明。
答:(1)公司认为和仁科技的能力突出,是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公司中最好的。
和仁服务于中国头部的三甲医院,如301、唐都、协和等中国最好的三甲医院,在省内也是服务于邵逸夫等最好的医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公司认为和仁科技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2)通策医疗一直非常关注医疗信息化,未来的医疗离不开信息化。①梅奥诊所在2015年耗资15亿美元构建了自己统一的电子病理系统,这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难以改变的趋势。通策和仁和科技整合以后可以大大提高通策的专业能力,为客户和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②和仁开发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可以为通策医疗赋能。且通策有巨大的现金流创造能力,这是收购行动的保证,在不需要增发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解决收购资金问题。
(3)和仁科技和通策的IT团队可以充分融合,通策医疗专注于医疗服务主业。本次收购行为也可以持续为股东创造独特的价值,服务于集团未来几十年的战略规划布局,其效果将在之后不断呈现出来。通策医疗是不会改变我们的主营业务的,通策医疗以口腔医疗为主业的战略不变,也会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做一些股权投资,比如眼科医院、医疗信息化。公司在不需要增发的情况下,每个月的现金流充足,这也是可以直接用现金方式收购的原因。
(4)通策与和仁的合作不仅是资本收购的行为,更是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一次优势互补的合作。杨一兵博士是中国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的领军人物,是真正能够理解医疗信息化的极少数专家之一,其有很多的想法、愿景与公司是完全一致的。
问:2、收购之后如何实现疗信息化?如何提升综合服务质量?如何复制相关能力至其他医院?
答:通策一直在做信息化部署,合作前提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基本点。
具体:①打通所有的信息传输环节。滨江作为未来医院,实现内部所有的设备互联,包括楼宇设备和牙椅和影像系统等医疗设备。②医疗智能系统。通策开发的医疗云系统实现所有医院系统的整合与问题解决。③赋能医生。解决医生不能够知识共享的问题,让设备、机器、后台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内部解决,减少医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医生效率。
问:3、通策医疗和和仁科技如何把握目前的行业机遇?两家未来在业务方面做哪些协同?拆分一下未来业绩的增长的驱动力?
答:通策的的信息系统有很多想做却无法实施。并购后可以参考梅奥模式,实现完全闭环的统一管理系统,和仁的杭州医疗云、湖州医疗云、健康云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业务基础。和仁可助力通策实现:
1)电子病例动态化,云端化。电子病历只是一个载体,静态的电子病历实际上是病历的电子化,和仁的电子病历有别于传统电子病例。如和仁在杭州市的医疗健康云项目建立了杭州1000多万人口的云病例。云病历4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全杭州所有人。②终身病历。③杭州全域,目前在杭州连接300多家医院,系统所有信息实时动态共享,非静态。④云健康档案包含所有的检查信息、检验信息、药品信息、支付信息、保险信息等。突破了一般电子病历的概念,在区域范围、深度、广度上都有较大区别。
2)生态构建。以杭州或湖州为例,①完成个人云健康档案建设。记录某人在某城市内发生的所有诊疗行为,数据还在各个医疗机构,诊疗记录已在系统上面实现归类,助力之后医疗机构围绕着患者提供实时服务。如药品配送,保险的实时赔付等都可以基于数据云实现在线服务。实时在线是健康云的核心。
此实时系统是以城市为单位,其使用者包括政府各个部委办局、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大健康生态里的增值服务商们。
3)助力通策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场景壁垒。将医院的服务延伸到家庭,为患者建立一个涵盖线上线下(300959)的终身的、跨区域的服务。对提升通车的整体服务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问:4、为什么采用直接并购股权做控股股东而不是业务上的合作?资金的筹措和对公司的经营会不会有影响?在后续两块业务是相对独立还是深度的整合?
答:1)通策作为服务采购方,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和仁的合作是同性质的,公司观察到和仁整个生态系统的共享仍有提升空间。
2)本次并购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目的是结合两家公司优势整合2b、2c端,进而建立大的生态系统。和仁即负责过西北最大口腔医院的口腔云系统,也做过类似嘉兴二院的口腔科的科室系统,也能够服务于小的口腔诊所,所以公司服务对象是多用户的,通过整合通策与和仁优势资源,构建一个既能为通策服务,也能为第三方的医疗机构及相关供应链上企业服务的云平台。
3)非主业投资不会改变两家公司主营业务。通策的基金在探索妇幼产业,同时也参与了眼科的股权投资,本次和仁的投资也是一样,作为非主业的投资,不会改变主业。和仁公司质地优良、资产清晰,主营业务清晰,故和仁的主业肯定会保留继续发展,但是不排除以后双主业运营的可能。
问:5、公司一季度现金7亿多,与并购资金相当,公司如何进行资金筹措?
答:1)通策现有业务无现金需求,通策所有医院都在贡献现金流,只有蒲公英医院需要投入资金,但需求量非常少,医院层面现金流非常健康。公司2022及2023年医院会贡献持续且稳定增加的现金流,公司不需要额外增发来筹措资金。
2)目前公司有息负债不到一个亿,从06年注入1.5亿资产开始,公司大量物业购买、医院建设、扩张支出都是用自身现金流实现,本次收购也是用公司自有现金流解决,如果有需要后续也不排除增加一些间接融资。
问:6、医疗信息化如何促进公司未来发展?
答:与具体场景结合,提升服务质量,体现公司价值。公司最初是保健系统服务,与传统以财务、流程为主的医院形式有区别,和仁更多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具体体现在:①为患者建立终身的全信息云档案;②优化患者诊疗服务流程;
③通过知识库的支撑助力一线医生提高专业技能,助力通策最优秀的医生成为规则制定者,用中台的发展助力终端的发展。
问:7、并购和仁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答:医疗服务是公司主业,医疗信息化是对医疗服务业务的支撑。通策所有信息部门会剥离给和仁,医疗信息化业务是和仁的业务。公司认为当前背景下,和仁是被低估的,公司用自身现金流做出投资,且本次合并属股权权益合并,具有投资属性。
问:8、和仁与通策合作后未来是否会与其他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合作,是否具有排他性?
答:1)医疗信息业务安排:公司会将信息系统包括通策云存储系统、ssc财务、人力资源全部以云的模式剥离给和仁来提供,类似SAP系统为欧洲全部的银行和医院提供信息服务一样,公司的合作伙伴夏里特医院亦将系统与中台人员全部外包,这也是为医疗服务的主业提供最好的支撑和保证,亦是未来和仁要打造的方向。
2)这些业务不具有排他性,通策只是和仁的大客户。公司从供应链管理、中台知识库的标准化建设、获客、云系统移动化、存储系统等都外包给和仁,以提升通策服务客户的能力;
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公司主要产品是医疗服务。公司是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荣获中国医药最具竞争力上市公司50强企业,连续五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100强,多次荣登中联上市公司百强榜,2018年8月被纳入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2019中国资本年会上市公司价值排行榜TOP100第18位,获得2019年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金质量——最具成长性企业奖”,入选福布斯2019年亚洲中小上市企业榜200强,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届获颁德勤和《哈佛商业评论》等合作评选的BMC“中国卓越管理公司”,2020年上榜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获得金融界“[金智奖]2020医药生物产业商业价值实践奖”,获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2020年中国百强高成长企业奖》,2020年12月14日被纳入沪深300指数。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7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81亿股,占流通A股56.44%
综合诊断:通策医疗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36.70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通策医疗获6家机构调研:公司认为和仁科技的能力突出,是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公司中最好的(附调研问答)”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