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实习生韩甜报道
“双减”之后,校外培训巨头纷纷剥离K12学科培训,寻求转型。
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校外培训机构学大教育(000526)(SZ:000526)同样如此。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大教育将巩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并将职业教育作为重点方向。
不过,记者了解到,学大教育虽然初步明确了转型方向,并描绘出了新业务体系,但目前仍实质性围绕高中学科类培训这项老业务展开,转型魄力不足,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传统高中学科类培训仍贡献其主要收入。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主要培训机构如高途、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等已彻底剥离高中学科培训,展现出决绝的转型姿态。
不仅如此,北京学大剥离高中学科培训业务后,仍在以学大教育名义协助非营利性机构招生,营利与非营利的界限模糊;K12非营利性机构蠢蠢欲动要在暑假招生授课,突破合规红线。
第二,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是学大教育最主要的转型方向,但目前为止,进展最快的却是给中职生上高中文化课,帮助他们参加高考。有专家认为,这与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职业技能的初衷不符。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学大教育在2021年7月“双减”后经历动荡,但守住了业务基本面,2021年营收25.29亿元,同比增长4.1%。
但学大教育终将面临抉择:是否丢掉守住高中学科培训业务的幻想,全力转型职业教育?这可能冲击上市公司业绩,但也可能走出一条新路,迎来全面转型。
学大培训学校要开暑期班
“双减”之后,教育公司随即迅速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学大教育虽受冲击,但并未伤筋动骨。
学大教育公告称,于2022年1月1日起停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学科教育培训业务,但2021年年初至当年10月末,这项营业收入仅占全部教育培训业务营收的5.6%。
学大教育最核心的业务是高中学科培训业务,到2021年9月时,高中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60%。
2021年9月7日,学大教育董事长吴胜武公开表示,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普通高中阶段的培训业务收入占比。
学大教育成立于2001年,最初业务为线上家教网,2004年开设第一家学习中心。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6年回归A股,成为第一家并购回归的中概股。长期以来,学大教育都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绝对头部,年营收稳定在20亿元以上。
(学大教育近年来教育培训业务概况)
然而,2021年,学大教育迅速“瘦身”,教师人数从2020年约6000人减少到3498人,2021年报没有披露校区数量,但料将大幅减少,比如,学大教育在北京市顺义区就注销了培训学校。
学大教育官网显示,北京是学大教育校区最多的城市,共24个,目前官网公示的只剩下高中教师。
北京是“双减”重要试点,学而思、新东方、作业帮直播课、高途、有道精品课等APP上,都已下架了北京市的高中培训课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显示,北京市营利性高中阶段学科培训机构数量为0。
北京市审批了7家学大教育培训学校,还审批了北京学有方线上学科培训学校。按照“双减”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因此,这8家非营利性机构均与学大教育完成了切割,其举办者不再是上市公司体系内公司,收入也无法并入上市公司。
但两类主体的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却没有彻底切割。记者通过学大教育官方微信咨询高中暑期课程,客服询问了所在地和联系方式后,表示安排相应老师联系。大约五分钟后,一位微信名为“学大教育李XX老师”向记者介绍了课程,但在追问下表示自己是学大培训学校的老师。
(北京学大培训学校的老师介绍会开设暑假班)
同样,记者通过学大教育官网咨询北京市小学、初中课程,也都接到了自称学大教育,但实际是学大培训学校老师的推销电话。
至少3名自称学大培训学校的老师向记者介绍,将开设暑假线上班,目前正在报名,单课时价格在三四百元不等。这明显违反了暑假不得培训的规定,且价格在政府指导价的十倍以上。
(两名自称北京学大培训学校老师发来的小学、初中2022年暑假培训班安排)
目前,对于高中培训如何执行“双减”政策,各地规定不同。但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趋势将是参照北京做法严格执行。教育部近日通报称,广州市今年以来压减高中学科类培训机构24家。
辅导职校学生升学
在2021年年报中,学大教育披露了积极布局的三大新业务:探索布局职业教育、布局素质教育及科技类教育、深入实践智慧阅读领域。
其中,素质及科技类教育的具体业务是,2021年10月与达内教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期限为5年,对包括不限于成人职业教育、少儿编程教育、智能机器人课程合作、赛事合作、科技主题国内外游学、冬夏令营营地合作等类型的业务展开联营推广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
学大教育在5月10日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披露,这项合作2021年未产生规模化收入。
智慧阅读领域的具体业务是,2021年9月与物灵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开展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智能中英文双语阅读馆,开展实体馆+线上课程OMO阅读解决方案业务。
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5月2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体量的业务还不太现实。”
目前,实质性推进的新业务是职业教育。但学大教育多次公开介绍均泛泛带过,没有披露具体项目。
比如,2021年年报表示,2022年将“和职业学校开展以职教升学、职教高考、职普融合、专业共建、合作企业学院和产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业务合作。”
5月10日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披露,公司将依托职业学校现有专业或新申请专业,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设置普通高考或职普融通升学班、职教高考升学班;依托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或新申请专业,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设置艺术类专业升学班。
据介绍,学大教育与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项目已签约超过20所。
其中一家中职学校工作人员告诉,“学校今年和学大教育合作,由学大教育的老师教语文、数学、英语,帮助学生通过职教高考考取本科;学生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所有的文化课都由学大教育的老师来教。”
《职业教育法》修订后,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通道拓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考入高职甚至本科高校。职教高考将是重要的升学渠道,但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除了考察职业技能,还要参加文化素质考试,这给了学大教育机会,高中培训业务可以因此从To C 转为To B模式。
有的合作更为深入,据报道,学大教育以3000万元投资内蒙古电力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输入教学和管理。内蒙古电力交通职业技术学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开办了升学班,教学和管理都是由学大教育负责。
在上述学校里,学大教育发挥了在学科培训方面的资源,既为自身业务找到了新场景,也迎合了中职生升学的大趋势。
不过,职业教育的升学导向也遭受质疑,有专家认为,过分强调升学,偏离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培训机构不能以帮助职校提高升学率、职校生提高职教高考成绩为名,刺激、助长这种倾向。
专家认为,职业教育既然已被定位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类型教育,未来的升学选拔中,文化课只会作为基本素质进行考察,达到合格水平即可。即使是职业技能测试,也要改变普通教育中的应试风气,强化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
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升学班,只是学大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一小步。如果目标是彻底转型,而不是为传统业务找到新市场,学大教育将更广泛地拥抱职业教育。
金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学大教育还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比如学大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二级学院,进行二级学院的混改及投资并购,甚至与高职学校进行学校层面整体的资本合作、业务合作。
另外的业务方向还包括产教融合。“以往,产教融合一直是个痛点,要么是学校热企业冷,要么双方资源不匹配,缺少既懂教育又懂产业的中间环节,学大希望利用在产业端的资源,打通中间环节。”金鑫说。
“职业教育这三个方向我们同时在做,但有快有慢。毕竟离我们既有的资源体系和优势有些距离,这个能力也是我们要逐步构建的。”金鑫说。
(作者:王峰,实习生韩甜 编辑:杜弘禹)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412.24万股,占流通A股48.42%
综合诊断:学大教育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29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学大教育转型真相:把学科培训做到职业学校”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