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讯(王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同时,规划还强调,“协同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加速推进央企数字化转型。2022年3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直接利好ERP企业。根据国联证券(601456)的测算,“十四五”期间将直接带来近450亿元增量空间。

  用友网络(600588)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用友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构建和运行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平台——用友BIP,为企业提供流程服务、数据服务和智能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矩阵,助力企业实现从信息化到数智化的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践行领头羊作用

  自创立伊始,用友就注重构建自主研发能力,保障研发投入,形成研发体系,目前,用友拥有发明专利超过400个、著作权数量合计超过1400件。

  用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北京市首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发改委企业智能云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用友iuap平台是中国应用平台化云服务APaaS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是首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身为信创工委会ERP与财务软件工作组组长单位,用友也在积极推动国产信创在企业核心管理软件领域的技术栈适配工作,助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现由硬及软的信创升级。如果把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比作一支不断前进的军队,那么这支队伍的旗手非用友莫属。

  勇于担当 推动信创价值替代

  信创体系的构建,不止是应用软件,从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到基础软件,需要一体化考虑,用友一直把产业生态建设尤其是信创生态作为整个公司的战略进行布局。

  基于用友BIP,用友已全领域适配华为鲲鹏、中国电子PKS、中国电科及中国科学院等各大信创体系,与包括深信服(300454)、奇安信、阿里云、普华基础软件、达梦数据库、人大金仓、翰高等光合组织成员单位在内的众多主流国产厂商实现全栈适配。目前,用友已完成超过210项适配互认证,获得证书超过140份,构建了面向14个行业大类、68个细分行业的数智化平台信创全栈联合解决方案。

  赋能企业 推动数智化进程

  当下,数智化已成企业共识,是新阶段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用友结合三十多年ToB领域的服务经验和技术积累,能够为企业快速搭建全渠道全领域的应用服务,并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使能企业通过数智化实现商业创新。

  据Gartner研究显示,用友是全球企业级应用软件(ERP)TOP10中唯一的亚太厂商,在全球ERP SaaS市场位居亚太区厂商排名第一,也是唯一入选Gartner全球云ERP市场指南、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指南的中国厂商。同时,IDC数据显示,用友持续领跑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在中国应用平台化云服务APaaS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国企业应用SaaS市场占有率第一。

  目前,用友BIP已有超过1万家企业应用与服务提供商的1.5万多个产品与服务入驻,并被包括中国和全球500强在内的众多行业领先企业选择作为企业数智化转型与发展的使能平台或关键应用,在大中型企业客户群中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友将携手伙伴,持续构建繁荣的信创产业生态及安全可信的信创体系,真正推动国有企业实现价值替代,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以专业的服务、优质的产品、繁荣的生态,在数智时代再书新篇,为中国和全球的商业创新创造独特价值,为产业进步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用友网络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2-06-09)


●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8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9.94亿股,占流通A股61.51%

综合诊断:用友网络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0.19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相关阅读

本文用友网络: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巩固行业领先优势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