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 众泰复活!拟建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基地,募资60亿主投新能源

    2022-08-20 02:10:14 收藏

  重整完成后的ST众泰(000980),在复工复产的路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8月19日晚,ST众泰发布公告,与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发建设领域构建深度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ST众泰将在璧山建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改造并建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拟建成10万辆新能源整车基地

  公告显示,ST众泰及其全资下属企业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汽车”)璧山区政府于8月19日签署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ST众泰将在璧山建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

  其具体操作是,ST众泰租用原重庆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众泰)生产线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建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在该项目中,璧山区政府全力配合ST众泰复工复产及新车型导入,并在权责范围内依法予以相应支持。同时对公司租用原重庆众泰相关资产前两年实际产生的租金予以补贴。

  后续当地政府将根据ST众泰生产的车型及新导入的车型整车销量情况,给予公司一定补贴。

  根据公告,ST众泰旗下江南汽车重庆分公司在重庆璧山区拥有年产10万辆乘用车的生产能力,并经过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公司将采用租用厂房并进行技术改造的方式,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ST众泰表示,此举是为了贯彻公司复工复产计划,有助于公司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及技术积累。项目前期,公司仅对原重庆众泰生产线进行改造,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ST众泰此前公告,此次提到的重庆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并非本公司下属单位或者关联单位。

  其名称中带有“众泰”二字,主要系合作方依靠众泰品牌的知名度获得更高的材料采购折扣或者行业地位。

  争取早日恢复整车生产

  2021年,由于缺乏流动资金,ST众泰的整车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销售。

  2021年,ST众泰完成了重整工作。而接下来的工作,无疑是尽快推动公司业务回归正轨。

  对于ST众泰而言,重庆璧山基地如能顺利,将是公司在复工复产上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在2021年年报中,ST众泰称,2021年是公司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公司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努力配合管理人开展重整工作,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相关各方的利益,全力以赴完成了重整工作。

  2022年公司将全力推进各基地的复工复产工作,全力推进新产品研发,尽快让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中,让新布局的产品按开发和投产阀点实质性推进。

  不过,由于众泰汽车整车业务已停产多时,想要全面恢复生产并非易事。

   ST众泰2021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设计产能为68.5万辆,但因公司整车业务处于停产状态,产能利用率为0%。

  对于复工复产中的难点,ST众泰曾坦陈道,一款车型涉及几百家供应商,原供应链体系存在少量破产情形,重新开模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与供应商谈判,尽快确定供应链的恢复,早日复工复产。

   ST众泰还表示,公司旗下各工厂停产时间较长,部分设备已老旧过时。2022年公司的重要任务就是整改生产基地、提升生产质量。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ST众泰对于接下来的计划也十分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此前公告显示,公司拥有14万台每年的新能源微型车产能。

  复工复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必然需要大量资金,在这方面,众泰也已开始着手准备。

  今年6月,ST众泰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5.2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

  募集资金中的47.3亿元,将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4.68亿元用于渠道建设项目,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主要包括基于三个平台开发的四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乘用车。包括三款纯电动大中型SUV车型及一款纯电动轿车车型。



 

ST众泰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2-08-20)


● 短期趋势:市场最近连续上涨中,短期小心回调。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5.03亿股,占流通A股58.38%

综合诊断:ST众泰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96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相关阅读

本文众泰复活!拟建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基地,募资60亿主投新能源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