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四届中国汽车智能座舱国际峰会在上海举行。德赛西威(002920)智能座舱事业部仪表与信息娱乐系统第二事业单元副总经理陈鑫应邀参会,并以《不期而“域” 智能座舱发展新方向》为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德赛西威在高算力和跨域融合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第四届中国汽车智能座舱国际峰会
智能汽车将成为移动的大算力中心
从简陋到豪华,从大众化到个性化,汽车的产品属性更加多元,并且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下正朝着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2025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科技配置新车渗透率将达到76%。从多ECU到中央计算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革命将加速推动座舱智能化,而高算力则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关键。未来,智能汽车的算力将超越消费类电子产品,成为移动的大算力中心。
过去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导致车内信息孤岛、算力浪费、软硬件耦合深等问题,无法适应汽车智能化需求。面对信息处理、态势感知、决策控制的更高挑战,跨域融合正在成为新一代解决方案,未来的高阶模式是更加通用的中央计算平台,强大算力将实现软硬件彻底解耦,整车OTA升级将更快、效率更高。
个性化需求是Tier-1的必备技能
在未来的智能座舱领域,基于软硬协同所决定的用户体验质量,是决定品牌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满足用户智能化与个性化需求是OEM与Tier-1的必备技能。从技术主导到“智能化”“个性化”双轮驱动,德赛西威始终围绕安全、舒适、娱乐,不断探索智能座舱的更多可能。
2019年,德赛西威第一代智能座舱实现信息娱乐与仪表集成,拓展了车身与空调等设备的显示和操作便利性。2020年,第二代智能座舱问世,人机交互、语音交互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舱内外智能感知。2022年,第三代智能座舱在场景化用户体验、显示输出、舱内外感知、APP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增强,并获得多家主流自主品牌车厂定点。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研发保持持续迭代的高速发展态势,与高通携手共同打造基于骁龙 SA8295P平台的第四代智能座舱计划于2024年1季度进入量产,实现智能应用个性化、AI应用多模融合、驾驶辅助集成等多项重大突破。同时,第五代中央计算形态智能座舱已启动研发工作,未来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人性化的多维交互体验、更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更智慧的座舱感知。
智能汽车产业链走向立体化生态
除了技术挑战外,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也给汽车上下游供应链带来了巨大挑战。近两年,汽车产业缺芯少屏现象严重,产业链压力大增。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要求厂商不仅具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还要形成资源调动能力,打破传统垂直模式,构建产业链立体生态。
为确保供应链安全,德赛西威建立了产销存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物料交付预警、物料交付异常管理和端到端业务连续性管理,实现了资源最优投入与交付最大化的目标。
德赛西威深耕汽车电子领域36年,积极拥抱行业变化趋势,保持开放合作,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赖。未来,德赛西威将在“创领智行”品牌主张下,通过核心研发技术、资源调动能力、产业上下游整合能力为OEM持续赋能,共同打造无限可能的驾乘乐趣体验。
● 短期趋势:极度弱势行情中,投资者可暂时观望。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已有74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88亿股,占流通A股88.68%
综合诊断:德赛西威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5.37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德赛西威陈鑫:座舱智能化道路上的不期而“域””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