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入收官之年,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据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沪市262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逾15万亿元,在沪市中占比超过三成,相较2020年初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增幅超过7%,规模持续提升。
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78万亿元和2.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5%。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借助各项资本工具,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优化治理。与此同时,随着今年5月份《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的出台,新一轮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推动更多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能建迎来密集调研
凸显央企改革成效
11月4日晚间,中国能建(601868)发布机构调研公告。公告显示,二十余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到场参会,共同就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新能源业务、再融资进展等进行交流。
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7.82亿元,同比增长15.36%,归母净利润41.78亿元,同比增长24.32%。公司在调研中表示,前三季度业绩向好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建设等工程建设业务的快速增长。
在做大做强能源建设业务的同时,公司积极借力资本市场,利用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多种方式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公司于2021年9月28日A股上市后,迅速于当年11月启动下属民爆领域子公司易普力的重组上市事项。今年三季报显示,分拆易普力重组上市已获得国资委批复,并已获得交易双方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履行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审批程序。此外,中国能建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多支类REITs产品。
中国能建上市一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沪市央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历程。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入收官之年,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成效显著,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224.99万亿元和26.41万亿元,相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28.43%和23.09%。
经营方面,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78万亿元,净利润2.04万亿元,相较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1.9%和8.5%。据统计,2021年度,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相较2019年22.22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12万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而言,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8.2%。
加快资源有效整合
提升央企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沪市央企不断深入实施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资源有效整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止到11月4日记者发稿,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重组方案10家次,涉及交易金额约514亿元;完成非公开发行4家次,募集资金约63亿元。
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已推动旗下宁夏建材(600449)、祁连山(600720)、中材国际(600970)等多家公司启动重组,理顺集团内部业务架构,解决同业竞争,并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行业深度整合。又如,中国宝武集团下属宝信软件(600845)、宝钢包装(601968)通过重组,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主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同时,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积极利用分拆上市,优化子公司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业务板块估值,打造专业化上市平台。今年以来,中国西电(601179)、中国交建(601800)先后公告分拆预案,拟将下属电器设备检测、咨询设计等板块独立上市,从而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
此外,再融资成为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青睐的手段。中国能建于今年10月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综合能源项目。近期,沪市金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邮储银行(601658)更是抛出450亿元定增方案,拟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为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国企改革一直是央企的重点任务,尤其是利用好国企相关的控股上市公司平台,通过项目增发,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而言,能够更好地进一步利用资本市场扩大其资产规模,或者完善其产业链功能,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这类业务的市场活跃度及接受度都在显著提升。
落实“双碳”行动
积极助力低碳转型
近年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为落实“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具体来看,中国能建承建全球规模最大的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近64亿千瓦时,同时碳排放将减少520万吨。此外,东方电气(600875)主动对接落实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要,推动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持续形成。
中国中冶(601618)下属中冶赛迪EPC总承包的宝钢湛江钢铁光伏发电项目二期一步工程,年平均发电量为4745.8万千瓦时,减碳排量27573.098吨,成功投运后,能够助力湛江钢铁在清洁能源技术提升和能源市场交易中获得成本优势。
谈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过程中承担的重要责任,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认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应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中央企业是我国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以及科技与管理的创新,能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有效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低碳化。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上市公司积极践行低碳理念,创新推出环保举措。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方面先行先试,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双碳”事业的发展。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已有19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0.36亿股,占流通A股17.45%
综合诊断:中国能建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33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8.5%”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