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硕 北京报道
光伏行业高景气度如期兑现。伴随着过去一年国内外需求爆发,头部“垂直一体化”企业业绩普遍迎来了高增长。
1月15日晚,晶澳科技(002459)(002459.SZ)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8亿元-56亿元,同比增长135.45%-174.69%。扣非后净利润48.2亿元-56.2亿元,同比增长160.99%。
此前的1月9日,天合光能(688599.SH)率先披露业绩,去年公司净利同比大增 89.69%-122.68%左右。
从单季度环比表现上看,晶澳科技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23.1亿元,大概率将超越三季度的15.9亿元。
晶澳科技在公告中解释,去年业绩大增原因在于出货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规模的增加——“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级及新产能释放,持续降本增效,叠加汇率变动等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某头部企业组件企业工作人员张唐(化名)则告诉记者,晶澳科技业绩良好有原因,一是硅料涨价下,下游各环节产品“产销两旺”。另外,公司超高的垂直一体化水平进入收获期,随着去年硅料价格传导到组件端,各环节利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释放。
“垂直一体化”水平领先行业
2019年11月29日,晶澳科技成功登陆A股,成为在美上市中国光伏企业的首个“吃螃蟹者”。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叠加“碳中和”东风,晶澳科技很快开启了“全速扩张”模式。2019年,晶澳科技组件产能11GW,电池片、硅片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 2020年,组件产能攀升至23GW,同比增长109%;到2022年末,晶澳科技组件产能预计跃升至超过50GW,同时电池片、硅片保持80%的产能占比保持不变。
组件作为产业链下游环节,利润受两端挤压明显。有组件企业表示,缺少硅片环节,对上游环节把控能力不足是毛利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自产自供的模式也能有效减少成本,提高终端市场的市场反应能力,下游的需求信息和上游的成本信息能够快速传导,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基于此,垂直一体化在近两年成为头部组件企业发展的首选,甚至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角力点。
较之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晶澳科技在一体化领域布局较早,其长久以来保持的80%一体化率在行业中仍具备领先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晶科能源一体化率仅为53%,通过电池片、硅片领域扩产,2022年有望提升到70%以上水平;天合光能2021年组件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升至35GW、50GW,一体化率约为70%,2022年,其一体化率有望达到77%。
新增产能能否被顺利消化?
2022年,晶澳科技多次推出扩产计划,其中不乏数百亿级规模投资。公司先后在石家庄、宁晋、扬州、曲靖、合肥、义乌以及海外的越南等地兴建硅片、电池片、组件业务,总投资金额近400亿元。
按照规划,2023年底,公司扩张将进一步加速,预计公司组件产能将超过75GW,硅片、电池产能占组件产能依旧维持在80%左右。
最近一次扩产计划的披露日期在11月17日,当日晶澳科技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晶澳太阳能),拟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期建设光伏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智能工厂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新增产能是否足以被市场消化?
彭博新能源财经、中信证券等机构去年曾作出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总需求约为350GW水平,增速40%周左右。然而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全球光伏总需超过这一水平,达到400GW左右。
一方面,头部组件企业去年年末已积累了大量订单在手。据隆基绿能(601012)此前披露的机构调研报告,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已经签署了2023年30%以上的组件订单量。
另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硅料降价——该“突发事件”也给行业带来的不小的需求增量。行业普遍观点认为,随着近期硅料12月份以来开始进入快速下降通道,经过传导最终使组件端价格下降,将有效刺激下游装机。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此前向记者表示,1.7元/瓦左右的组件价格将大幅刺激市场装机。“组件价格下降毫无疑问是会刺激下游的装机,很多大项目在组件两块钱/的情况下是完全没有经济性的,但组件下降到1.6元-1.7元/瓦左右,我们相信是可以解锁大量项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则认为:“从市场看,去年四季度抢装时组件都是1.9元/瓦以上,一般情况下,跌到1.7-1.8元/瓦,就足以撬动新的增量装机市场。”
据PV InfoLink1月12日数据显示,双面双玻182mm型、210mm型PERC组件单瓦平均成交价格均已来到1.8元/瓦。单面单玻182mm型、210mm则已来到了1.78元/瓦。
张唐告诉记者,随着硅料价格大幅下调,公司已上修了2023年全球组件需求预期,预计2023年国内装机规模预计120GW-150GW,全球预计超400GW,全球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晶澳科技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预计新上马产能将会得到有效消化。“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组件装机规模能够维持较高速度增长。”
该人士另外表示,晶澳计划新上马的产能在技术上也具备一定先进优势。“我们正准备建设的包头‘年产10GW 高效电池和 5GW高效组件项目’,以及准备在扬州建设的‘年产10GW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均生产N 型电池、组件产品。其中,组件产品DeepBlue 4.0 X采用了高效N型Bycium+电池技术,采用了更高质量的基体材料和结构,量产电池效率可达24.8%以上。”
● 短期趋势:市场最近连续上涨中,短期小心回调。
● 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长期趋势:已有102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61亿股,占流通A股70.97%
综合诊断:晶澳科技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5.25元。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2022年净利润预增135.45%至174.69% ,晶澳科技产销两旺能否延续”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