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国建筑(601668)披露2022年成绩单,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550.52亿元,同比增长8.6%;净利润509.5亿元,同比下降1.2%;基本每股收益1.23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红利2.527元(含税)。公司同时披露,2023年1-3月新签合同总额10843亿元,同比增长20.9%。
在4月18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主要关注中国建筑业绩出现变动的原因、“一带一路”国家上的订单情况以及公司未来在市值管理方面举措等。
“当前估值水平偏低是公司市值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市场对建筑、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和业务持续性存有疑虑。公司市值管理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挖掘传递推动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业务动力和竞争实力,增强市场认可度,从而不断提升公司估值水平、努力解决市值‘破净’问题,强化公司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公司董秘薛克庆说。
谈及今年经营计划,中国建筑董事长郑学选表示,2023年,公司力争实现新签合同额超4.2万亿元、营业收入超2.2万亿元,“此外,将以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为契机,稳固现金分红水平,提升公司估值,不断塑强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形象。”
去年实现营收破2万亿
“2022年,中国建筑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以赴稳增长,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全年新签合同额3.9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跃升《财富》‘世界500强’第9位,保持行业全球最高信用评级,向股东、投资者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郑学选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夯实“价值中建”的基本追求。“我们全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完成投资额3,623亿元;圆满完成28个冬奥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维保障工作,建成交付一大批重点工程任务;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保持海外业务稳健发展。”
“我们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净利润509.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正向流入,净资产收益率保持行业优秀水平。我们坚持为股东、投资者创造稳健的长期价值。现金分红比率稳定在20%以上,累计分红规模位居同业上市公司首位。”郑学选说。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积蓄“科技中建”的发展动能。我们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高校共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中建科创、中建数科,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6家。我们确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两大主攻方向。我们持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研发强度,基础设施运营等4项战略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等。
三是公司全面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推动帮扶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勇担产业链“链长”责任,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克时艰、共同发展。我们从战略层面启动和实施ESG工作,将其融入企业改革发展方方面面,引领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转变。
估值水平如何提升受关注
“2022年公司实现了净利润692亿元、归母净利润509亿元的业绩规模,特别是房建、基建业务利润总额增长均超过20%。在去年那样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从年报数据看,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1.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中国建筑财务总监王云林说。
谈及业绩变动,王云林表示,一是地产业务效益下滑,是影响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二是特殊时期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项目进度。三是受美元持续加息、人民币汇率下行影响,2022年发生汇兑损失33.4亿元,较去年同期汇兑收益20.2亿元减少公司利润53.6亿元。“此外,公司也注意到,内部子企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一部分低效亏损机构长期占用资源,拉低了公司整体效益。”
在“一带一路”国家订单方面,公司董秘薛克庆表示,中国建筑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海外业务最早可以追溯至新中国建国之初,经过多年海外经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在品牌、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这十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了稳健快速增长。“十年来,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累计达到1.46万亿元,完成营业收入近8000亿元,公司连续五年位列ENR国际承包商前十强,2022年排名第7位。未来继续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还颇为关注公司方面如何看待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以及公司市值管理举措等。
对此,薛克庆表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需要多元市场主体的深刻参与。作为重要一方,上市公司既要练好自身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也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改善投资者预期。“公司将积极把握机遇、突出自身优势引导估值水平提升。包括将积极构建符合自身类型的估值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披露与业绩推介,推动市场科学合理进行估值定价,促进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动态均衡。”
●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已有80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04.56亿股,占流通A股74.58%
综合诊断:中国建筑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45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中国建筑召开业绩说明会 董事长:将以构建“中特估”体系为契机 提升公司估值”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