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4月19日至20日,国家能源局在陕煤黄陵矿业公司召开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会上,陕煤集团的智能化建设引起煤炭行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陕煤集团始终把智能化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遵循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建设思路,聚焦“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发展目标,守正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 智能为基 打造新样板
陕煤集团拥有全资、控股企业60余个,涵盖煤炭、化工、发电、钢铁等多个板块。作为煤炭板块的管理机构,陕西煤业(601225)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煤业”)现管理煤矿38处,核定产能突破2亿吨。
90%以上的煤炭资源位于陕北地区,70%以上的矿井位于灾害严重、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的关中和彬黄矿区。陕西煤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必须翻过的山、趟过的河,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做的功课。”陕西煤业总经理王世斌对智能化建设有着独到的理解。
陕西煤业提出了“12345”建设思路。即:1个体系,一流的智能化集中管控体系;2个拓展,单一系统向全过程拓展,单个煤矿向全矿区拓展;3级架构,陕西煤业、矿业公司、煤矿三级协同管理;4个关键,建设透明地质、提升装备水平、改善作业环境、优化人力资源;5个提升,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效率效益水平、绿色发展质量、职工幸福指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此,陕西煤业从六个方面强力推进智能化建设:领导重视,严格考核;规划引导,标准先行;三级协同,系统推进;夯实基础,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治理数据,数字转型。
陕西煤业成立了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和13个工作专班,并制定了20余项制度。四年来,实施重点智能化项目230余项,投入资金超过70亿元。这是一组数据,同时也是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煤业突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使智能化建设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制定了《智能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智能矿井建设标准》等10项规划,发布智能化开采等2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和12项企业标准,获得500余项授权专利。
陕西煤业的智能矿井建设,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炭开采工艺、装备、管理等深度融合,实现矿井地质探查、煤炭开采、巷道掘进、安全保障、生产经营、节能环保等安全高效运行,形成了三级协同管控、智能感知、高效决策的智能化运行体系。
“目前,36对生产矿井采煤工作面100%实现智能开采,辅助系统100%实现无人化作业;研发应用5大类81套智能快掘系统。”王世斌介绍,陕西煤业在智能开采、智能快掘、精准地质探测等9大技术领域实现行业领先;80%以上矿井建成智能矿井,7处煤矿通过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验收。
■■ 创新为魂 夺取新高地
陕西煤业智慧矿区建设以系统化思维,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集成产、供、销、人、财、物等信息数据,达到各业务单元系统智能、云端集成,实现智慧决策与智慧管理。
陕西煤业创新编制了《陕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陕煤数据标准规范》,建成覆盖三级的OTN智能专网,搭建了陕煤云平台和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共享、系统互联。
同时,不断夯实装备、巷道和人力三项基础。加快固定设备智能化升级,完成5大类189个机器人应用实践,实现了有人巡检、无人值守。强力推进巷道“三优两提高”,智能快掘效率提高3倍以上。全面实施人力资源优化调整工程,连续4年全员劳动效率年增长10%以上。
陕西煤业管理的36处生产矿井,煤层赋存、自然灾害、产能规模等各不相同,但智能化建设却一个都不少,且每一个都可圈可点。
“某个系统实现智能化难度不大。矿区所有系统实现相互协调、数据共享,难度相当大。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是陕西煤业智慧矿区建设首要破解的关键技术。”王世斌进一步介绍。
对此,陕西煤业充分发挥3个国家平台与7个工程研究中心作用,积极开展智能化核心技术研究和关键装备攻关,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100%煤炭智能化装备实现国产化。
陕西煤业加大科研投入,年均投入超20亿元;每年设立重大科研引导资金5亿元,并投入100亿元转型创新基金,加快技术创新和成(002001)果应用。
为推进数字化转型,陕西煤业首创集煤炭产、供、销、金融于一体的“三网一平台”和十大系统为特色的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了产、供、销、人、财、物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使36处生产矿井实现了协同联动、智慧管理。
目前,陕西煤业已形成了陕煤对标数据指标库与最佳管理实践案例库,构建了矿业能源企业评价体系和煤矿综合评价体系,并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
■■ 发展为要 开拓新境界
近年来,陕西煤业按照系统、全面、深入、实用四个维度要求,全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了无人操作、本质安全目标,达到了六个方面行业引领:全国首家发布智能化建设企业标准和数据治理标准;世界最高全国产化成套装备10米大采高工作面;全国首个全矿井智能化示范标杆;全国首个最长国产化成套装备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全国首个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全国首个智能综采覆盖所有薄、中、厚煤层矿区;全国首套护盾式智能快速掘进机器人系统。
陕西煤业的智能化建设一直在路上。智能化建设既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一矿一策,不搞一刀切,又要坚持标准先行,强化顶层设计,避免重复投资。既要坚持创新融合,更要关注实际效果。
实现煤矿转型升级。与2018年相比,掘进工作面数量减少42%,采煤工作面减少13%,产量增加50%,智能化掘进、采煤单班作业人数均减少50%,井下固定岗位全部实现无人值守,累计压减井下用工1.4万人。
推动煤矿高产高效。2018年以来,全员年均工效提高44%,智能快掘效率提高3倍以上,智能快掘单进最高实现2800米/月。矿井综合单进水平提高了61%;煤炭生产能力提升到2.3亿吨。
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建成运行煤炭“产、供、销+金融”的“三网一平台”智慧管控体系。2018年以来,物资集采费降低超过10%,吨煤成本下降20元。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成绿色矿山27对,入库率达到75%,澄合、黄陵、陕北等矿区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2018年以来,吨煤能耗下降28%以上,17对矿井实现矸石不升井。
实现本质安全。煤矿安全零死亡周期超千天的矿井24对,最长超过20年;所属冲击地压、突出、高瓦斯等灾害严重矿井实现智能化全覆盖。
实现智慧管理。先后形成智能化矿井、智慧化矿区等5类示范标杆,达到了多矿区协同联动、系统智能,为煤炭行业提供了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截至2022年,按照国家8部委智能化建设统一部署要求时限,陕西煤业提前3年完成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提前13年完成各类煤矿基本智能化,实现了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陕煤方案”。
现在,智能化建设已经贯穿陕西煤业各项工作。以智赋能、以数提效,彻底改变了矿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一个智能、文明、和谐、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煤炭企业盛装亮相。
●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 中期趋势:已发现中线买入信号。
● 长期趋势:已有66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9.28亿股,占流通A股81.77%
综合诊断:陕西煤业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0.59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已发现中线买入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要点1今日资本先后减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背后除了自身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增速下滑的行业性特点。要点2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传统零食品牌面对量贩零食店的崛...
由于股市估值过高,伯恩斯坦将印度股市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低配。与此同时,该券商预测,在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周四,伯恩斯坦法兴银行集团的亚洲量化策略师Rupal Agarwal和Cheng Zhang发布报告称,印度市场...
要点1其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6亿元到63.58亿元,同比增长48.02%到61.26%;要点2海光信息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要点1福成股份董事长李良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重要客户流失是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要点2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不满的原因除了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公司多年频出内控问题相关。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要点1受下游工业客户投融资不利影响,南模生物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董事长费俭透露,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要点2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费俭直言海外是拓展重点,下...
本文“智慧陕煤是怎样建设的”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