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一、复合铜箔产业化进展及前景展望

介绍了复合铜箔产业化的最新进展。宝明科技的复合铜箔已成功通过测试,预计将在12月初达到1700次,并进入工业化阶段。其他配套产业链公司也取得了进展,整个行业都受到了高度关注。工业化前景乐观,将为相关股票带来业绩前景。推荐宝明科技、骄成超声、东威科技、铜峰电子等公司。

l 金美的复合铜箔可能在12月产业化并应用于中央电池,塞力斯的车型可能会使用这种材料。

宝明科技复合铜箔试验顺利,中创新航的循环试验已超过1340次,预计12月初达到1700次,最终试验已通过。

l Pet复合铜箔跳水约1300次,反映了Pet的关键阶段不好,但Pp问题不能通过1300次,我们了解数据,其容量保持率保持良好,甚至比传统同步更好。我们对下个月的最终测试很有可能通过,我们对这个结果很乐观。

l 若电子厂及车型测试流程顺利,宝民科技产业化可在今年完成测试,明年下半年实现专车。

l 一些配套产业链的公司已经有样品或测试结果,如圆通科技和三福新科。此外,一些行业巨头,如 TDK 还在采购设备,制定技术方案,说明整个行业关注度很高。这些迹象表明,该行业离成熟和工业化还不远。

l 现在大约是11月中旬,接近年底。我们对工业化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如果今年的工业化得到验证,很可能会期待明年的业绩。即使在2025年,由于渗透率较低,也可能具有较强的业绩催化作用。更多的研究记录,

二、汽车领域复合集流体的应用与发展

复合集流体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内容包括对集流体的信心、投资者的担忧、行业主要玩家的进步、复合铝箔和复合铜箔的生产能力和扩张计划。对话还提到了复合集流体的安全性、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和减肥的优点。预计明年将有更多的复合集流体产品上市。

l 金美的复合铝箔产品已经开始使用,预计12月上市的极氪009和问界M9可能会使用。

l 最近的一个案例显示,组装了复合铝箔电池组的极氪009在路面突起时冒烟,但没有起火,这可能反映了复合铝箔或复合集流体的安全性。

l 目前,金美的复合铝箔产能约为30万至40万平方米,明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以后可能会有欧美客户的销售,这些客户对产品感兴趣。在复合铜箔方面,该公司已经有了一款准备就绪的产品,预计将于12月底至明年1月推出一款新车。第二辆车也可能于明年6月上市,预计将扩产。宜宾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也在稳步推进产能建设,从长远来看,有11瓶产能可供释放。复合铜箔是公司布局的重点领域,具有安全性、成本低、能量密度高、重量减轻等优点。预计明年复合铜箔年化产能将达到7000-1亿平方米,这种材料可用于相应的十款车型。

l 汽车明年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复合铜箔。

三、延长高温循环复合铜箔的使用寿命

与传统铜箔相比,高温循环中的复合铜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终端客户对该产品持积极态度,并愿意推广其应用。铜箔行业巨头也对该产品更加积极,预计下游需求将增长。同时,我们将关注银行绑定、英联等制造商的资本动态,以及国内巨头开发新客户的情况。

l 通过高温循环试验,客户的结果表明,复合铜箔的性能优于传统铜箔,这意味着复合铜箔可能比传统铜箔延长使用寿命。如果将使用寿命线性推出,假设传统铜箔可以达到2000次,那么复合铜箔可能达到2200次,这意味着复合铜箔的功能超出了预期。从终端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该产品。

l 据了解,宝明有不止一个新客户,进展不同。最快的不一定是我们现在跟踪的高温循环测试客户。据报道,一些下游客户已经开始讨论产品价格和合作方式。

四、铜箔4.55微米铜箔施工板降低成本的必要性

铜箔4.55微米铜箔建筑板的成熟度和降低成本的必要性。讨论了提高复合铜箔和铝箔的安全性。评价了龙阳电子和铜峰电子的发展前景,评价了其技术迁移的可迁移性和产品推广。同时,分析了国内PP隔膜的供需模式和价格可能出现的情况,

l 4.5微米的传统铜箔已经成熟,但可能需要更新生产线才能完全转向4.5微米。据了解,头厂4.5微米产品的比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概在20%左右,从去年到今年都没有明显提升。8台复合铜箔设备的浪费率为50%。

l 龙阳电子受到青睐,因为它在传统电子产品的控制、设备和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具有良好的转型可移性。公司正在台湾进行小规模试生产,并计划明年在中国大陆建立工厂,以促进产品的实施。我们将继续关注龙阳电子的发展进展。

l铜峰电子是为数不多的能制造4.5微米或2.5微米PP膜的国内厂商之一,与厦门和福建嘉德乐竞争。铜峰电子产品可能供应紧张或价格上涨。对应明年净利润安全边际高:21年新项目产能今年逐步释放。即使明年不考虑复合集流体PP基膜,利润也可以达到1.7-2亿元,增速40%+,对应PE低于25,安全边际高。深度行研

相关阅读

本文复合铜箔产业化进展及前景展望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