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沪深北交易所分别于2月8日公开征求《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意见,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应于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指南不仅反映了国际共识,而且充分突出了中国特色和优先事项;在指标设置方面,相关要求坚持宽严相济、全面;在促进步伐方面,坚持强制、半强制和鼓励的结合。

许多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该指南将帮助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的作用,引导各种要素聚集在绿色可持续领域,实现“碳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上市公司,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从而进一步提高估值水平;有利于优质企业突出投资价值,提高估值水平。据报道,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生态的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要点 速 览

报告期内,继续纳入上证18、深证100、科技创新5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国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6年4月30日前,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上市公司应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会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核心内容分析和披露拟披露的问题

社会信息披露章设置了许多重要问题,如农村振兴、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中小企业平等对待等

坚持系统思维 体现中国特色

在起草过程中,本指南坚持系统思维,反映中国特色,帮助上市公司以更好的内部治理和具体行动推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

一方面,坚持系统的思维。本指南明确了上市公司的披露内容和披露原则,要求公司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核心内容进行分析。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丽辉表示:“本指南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明确以公司治理、战略、影响力、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为核心要素构建的披露框架,提高可持续发展披露数据的可读性和有效性,帮助上市公司完善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以更好的实践推动高质量信息披露。”。

另一方面,它反映了中国的特点。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指南建立了一系列反映中国特色的具体问题,充分反映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特点、优势和优先事项。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委员尹格非表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反映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趋势和结合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在主题选择方面,本指南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披露内容。”。

例如,本指南设置了重要的社会信息问题,如农村振兴、社会贡献、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中小企业平等对待、产品和服务安全和质量、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保护、员工等。另一个例子是,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章节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制度、控制措施和程序,并设置了反腐败、反贿赂和反不正当竞争问题。

田立辉补充说:“这些内容融合国家发展战略也将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公司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指标宽严相济 内容标准适中

《指引》的特点之一是坚持宽严相济,内容力求适中。

在气候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应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并按照《指引》的规定披露气候变化的相关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会管理、指标和目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本指南大大削弱了难以实施或有争议的价值链以及合资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和场景分析要求。指标宽严相济,内容标准适中,可操作性更强。”。

除了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外,本指南还涉及污染、社会责任等问题,其中大多数还设置了更全面的定量指标。

例如,本指南还设置了污染物、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环境事件和处罚、循环经济、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等问题,上市公司应根据环境信息披露企业或其生产经营对环境的重大影响,按照本指南披露相关信息。

另一个例子是,社会信息披露部分对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实践和披露要求。本指南设置了农村振兴、社会贡献、创新驱动等重要社会信息问题。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相关问题的影响、风险和机会、公司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具体成果。

“一般来说,指导指标要求坚持宽严相济,内容力求标准适中,明确了上市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通过披露转型计划和对策,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实践绿色低碳发展,将环境污染防治和回收资源融入公司发展战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尹格飞还认为,该指南具有很高的包容性和实用性。在满足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欧盟产品出口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

立足我国国情 循序渐进

备受关注的是,本指南并没有“一刀切”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而是充分考虑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逐步推进,坚持强制、半强制和鼓励的结合。

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主体在报告期内继续被纳入上海证券交易所180、科技创新50指数样本公司和同时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应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在披露问题方面,不同问题的披露要求应根据强制披露、解释、指导披露和鼓励披露的水平设定。

该指南的建立充分考虑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据估计,强制披露涉及450多家公司,市值占51%。截至2023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到47%,披露数量和比例达到新高。上证50、科技创新50指数样本公司基本实现全覆盖,上证180指数样本公司报告披露率超过90%。总的来说,强制披露公司的压力是可控的。"殷格非说。

另一个例子是,考虑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特点,该规则不对可持续发展报告作出强制性披露规定,鼓励公司“根据自己的能力”,实施自愿披露的总体原则。

田丽辉说:“差异化的实施步骤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承受能力,设置科学合理,不会过度增加公司的企业负担,避免公司‘披露’。”。

该指南还设置了过渡安排,并提供了缓释措施。

“例如,上市公司在第一报告期内不需要披露相关指标的同比变化。对于难以定量披露的指标,可以定性披露并解释原因;另一个例子是,在2025年和2026年的报告期内,如果披露主体难以定量披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风险和机会对当前财务状况的影响,则只能定性披露。”尹格非举例说。

据报道,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完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丰富可持续发展产品体系,优化可持续发展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逐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企业聚集、创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产品、连接绿色可持续发展金融资本、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品牌、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生态的战略目标。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阅读

本文指标宽严相济 内容标准适中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