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2025年1月1日前,中国颁布了新规则,旨在提高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吸收损失的能力,并遵守全球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监管标准,作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ion Commission)表示,被G20下属金融稳定委员会指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银行,必须遵守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关于“全损吸收能力”(TLAC)的要求,以确保它们拥有足够的股权和纾困债务。

尽管监管机构尚未宣布新规则生效的确切日期,一些金融机构估计,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可能需要大约2万亿元人民币(2950亿美元)到3万亿元人民币的额外资本,才能达到2025年的标准;光大证券(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表示,“>未来六年,四大银行每年可能需要增加近3924亿元的资本金。

新政策将帮助中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或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发言人说,为了制定必要的计划,以满足巴塞尔资本充足率规则,并帮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银行业一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柱,银行业不平衡的金融结构,分析师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曾促使监管机构推广非银行贷款机构,并扩大资本市场,以遏制债务增长,新增贷款1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018年11月,政府将继续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中国央行表示,将对四个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TLAC国际框架,并表示中国很可能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实施TLAC框架;穆迪高级分析师Yulia Wan表示:“预计四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将积极利用永续债券这一新的资本工具来增强资本。她说,大多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能已经有足够的资本缓冲,以满足额外资本要求。

在中国,监管机构缩短了永久性债券发行的审批期限,降低了优先股发行的准入门槛,并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使用多种资本补充工具。

央行还表示,将建立一个自9月30日起生效的反周期性资本缓冲机制,以保护银行业免受信贷总额过快增长的影响,而这一时期往往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有关。

,资本缓冲有助于降低信贷供应受到监管资本要求限制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监管机构将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预测,定期评估和调整资本缓冲的具体要求,央行表示,杠杆水平和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2010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针对更具弹性的银行和银行系统的全球监管框架,其中详细介绍了全球银行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包括反周期资本缓冲。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帮助贷款人降低风险的新规则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