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再次跌破年线,失去了3000点,如何看到今天的夏至,夏至,太阳直接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接到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天达到全年最长,夏至也是一年中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而今天的股市没有热度,反而有点凄凉,股市和北京的天气一样,下了一场小雨。市场小幅下跌7.3点,但将重要支撑位跌破3000点,跌破年线。有点出乎意料,又合理了。让我们看看香港恒生指数也下跌了1.67%,恒生科技指数下跌了1.76%,亚太地区也全线下跌,欧美主要股指也不例外下跌。不知道是欧美指数下跌影响了亚太股指,还是大a股下跌让其他市场表现出色。但有一点是要区分,a股指数并不高,在相对底部区域盘整多年,自2008年以来已经有16年了,一直徘徊在3000点附近,难道不奇怪吗?自2013年以来,日经225指数已经走了11年的牛市,韩国指数自2001年以来一直在缓慢走势,印度股指也在飙升。自2009年以来,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一直在缓慢下跌,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也不例外。欧洲,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瑞典,都有相当长的牛市。为什么a股不涨?不可思议,值得深挖!股指不涨,是不敢做多,还是“韭菜”不成熟就被割了?是的,市场上的“韭菜”还没熟就被割了。那被赋予“韭菜”的被动因素有哪些呢?例如,在这个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上,每个参与者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多或少地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如生病上市、钻法律漏洞上市圈钱、大股东套现、机构投资者绕道减持、投机者互相拼杀、上市公司造假、制度缺陷、行业衰退、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治理结构差、法律意识淡薄等。市场似乎形成了上市圈资金和投机收获生态圈,很少利用资本融资功能,实现实体经济发展,或投资者利用资本市场投资功能实现股息分享的价值增长,更多的二级市场收获差异赚取利润,当然,收获,会导致股指停滞,亏损。现在似乎是关键。为了有一个良好的上升和一个繁荣的二级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需要遵守完善的法治规则,让市场参与者敬畏市场,尊重市场,遵守法律和纪律。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市场要净化,刮骨疗伤。努力清理和洗牌上市门槛和退市制度。截至端午节,2024年共有35只退市,其中ST32只,B股2只。目前,几只股票正面临退市,接近40只。由此可见,今年退市人数可能超过2023年的47只。截至6月21日,13只st股跌破1元,5只非st股跌破21元,203只进入一元区。可以想象,今年退市数量的增长可能成为正常趋势。但集中退市高峰后,数量有望呈现下降趋势,中长期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标的质量有望出现拐点,对中长期市场的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的放大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日,2024 6月19日,陆家嘴论坛刚刚闭幕,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 论坛表示,将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中小型投资者的最大市场,加强对高频定量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控,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利用技术信息持股等各种优势,扰乱市场非法牟利,密切关注,露头打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监管执法一贯的重点,也是当前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建立综合处罚和预防体系,加强渗透监督,鼓励“哨”报告,压实投资银行审计中介机构“门”责任,聚集部际协调、中央协调,提高发现能力、处罚和预防水平,对“假”和“合作假”将立即调查,坚决追究刑事责任。中国证监会对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有着非常明确的态度。必须追究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各有关责任人员,绝不允许浑水摸鱼退出。可以看出,在严格监管中,只有违规者才会受到严厉打击。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帮助资本市场中长期稳定发展。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公司不仅要做好公司业绩,还要把资本市场建设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一家不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和投资者利益,努力经营公司业绩的上市公司,不能被称为合格的优质上市公司,是一场单腿赛跑,在监管潮流中,能否坚持,骄傲的潮流,不可战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值得思考。重塑资本市场建设,重视市值管理,可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市场再次突破年线,突破3000点,值得深思。49个交易限额,36个股交易限额(同花顺数据),意味着什么,股票强烈分化,从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建设,有多少股票不符合市场经营规律,未来,或逐渐浮出水面,少数股票退市步伐加快,根据不同的退市路径,需要引起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关注。因此,投资者在参与时,也要审时度势,不能盲目参与表现不佳、超低价股和问题股,还要谨慎对待st股。下一步,市场可能继续围绕3000波动,或继续分化,股票重新估值,投资者应仔细分析目标,防止趋势下降和交易风险扩大。在目前6000亿左右的量能中,市场需要多方努力,或者有外力来增强市场信心,才能崛起,重拾上涨。然而,我们必须相信,中国证券市场明天将迎来一个稳定、健康、高质量的牛市,就像夏至的长阳一样。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阅读
本文“市场再次跌破年线,失去了3000点,如何看到”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