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国际(000065)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原军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岩/摄
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原军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地铁项目全面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同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巴基斯坦文化元素,实现了中国技术与本土特色的完美融合。
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于10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巴基斯坦进入“地铁时代”。据巴媒报道,橙线地铁开通首日即迎来4万余名乘客,他们纷纷表示,选择橙线出行效率高、成本低,显著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橙线项目位于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市,是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之一。项目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建,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和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国际”)具体实施,于2015年9月动工,今年10月初竣工交付。项目全长27公里,设有26站,包括2个地下站和24个高架站,连接拉合尔市多个人口密集区。
中国技术为“巴铁”保驾护航
原军介绍说:“我们为巴基斯坦带去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比如CBTC信号系统,它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时监测列车位置,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为适应当地高温环境和市政电力供应能力,设计人员在供电系统中多处采用加强配置,配备紧急断电系统,提高了设备的耐久性和供电可靠性,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据了解,项目采用寿命长且耐磨的重型钢轨,降低供电损耗,节省维修费用;稳定性好、整体性强的无砟轨道,可减少一半以上维修工作量并节约维修成本;特殊材料和工艺的轨道部件,能适应当地的高温,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目前设计领域最先进的BIM技术也在综合管线设计中应用,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橙线设计融入巴基斯坦元素
从高空俯瞰,橙线蜿蜒地穿过拉合尔城市,犹如一条颜色鲜亮的彩带。橙色是欢快活泼的热情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原军告诉记者,橙线的灵感源于巴基斯坦国花素馨花。
“橙线的设计由中巴双方公司共同完成。拉合尔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橙线的形象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大大提升了城市景观。”原军举例说,像橙线13号站的设计就借鉴了巴基斯坦著名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疫情期间勇于创新确保进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特殊背景之下,中巴两国工作团队成功克服了施工工期紧张、人员暂时性短缺、疫情防控压力大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原军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项目要聘用大量的当地员工,我们及时调整策略,采用视频形式,面试了几千名员工,保障人员供给。为帮助新入职员工迅速掌握工作内容,我们制作了几百个视频培训课件,聘用了十几位中英乌三语的培训人才。在项目最关键的阶段,我们包机将一批技能娴熟的中国司机送往项目所在地,保障了橙线的运维。”
橙线项目竣工并进入商业运营,不仅提振了巴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巴双方高质量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决心。
助巴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原军指出,橙线的建设打通了拉合尔城市的经济大动脉,为1200万拉合尔人民带来了方便、快捷、绿色的交通系统。橙线首站到末站的通勤时间,从2.5小时缩短到了45分钟。根据当地政府的测算,橙线项目投入运营第一年,便能创造直接收益价值约92.9亿卢比,每年还能节约驾车成本达56.2亿卢比。
橙线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超过7000个工作岗位,培训了巴基斯坦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巴基斯坦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在未来运行过程中,还将给当地创造超过2000个工作岗位。
谈到北方国际未来在巴规划,原军表示:“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在巴基斯坦扎根发展,继续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新的标志性项目,为巴基斯坦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做更大的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赵小鹏)
● 短期趋势:该股处于空头行情中,可能有短期反弹。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27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4.33亿股,占流通A股64.28%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33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上一篇:平安集团召开机构客户大会
本文“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地铁开通兼收中国科技与巴文化元素”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