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 航天航空航海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 在成都开幕,论坛以 “创新开放 汇智聚力” 为主题,全面展示航空、航天、航海(以下简称“三航”)及相关学科领域创新发展成果和前沿科技态势,共同探讨 “三航”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凝聚前瞻共识,促进“三航”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加速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推动落实,开创工程科技发展新未来。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出席论坛,并 以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与展望》 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从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当前现状与取得成就、发展态势与建设需求、以及科学认识与未来构想 等方面深刻阐述了 航天运输系统对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
吴燕生指出,航天运输系统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发展(000547)的舞台就有多大。 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科技集团发展提出殷切期望,要求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坚持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燕生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跨越,推动了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发展。 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长征六号、长征七号 等 新一代运载火箭 已开始应用发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 25吨 级,有力支撑了 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月球探测 等重大工程实施。 长征十一号 运载火箭发射周期不超过 24小时 ,实现了我国首次 海上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提前部署运载火箭 批量化生产 ,为后续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为航天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我国2018年和2019年发射次数位居 世界第一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
纵观国际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态势,吴燕生指出,各国正立足长远优化型谱,布局更新换代;大国角逐重型运载火箭,助力探月探火;重复使用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进出空间的重要方式;航天产品正实现大规模生产制造,全面步入产业化。要以 建设航天强国 为目标,以 世界一流 为标准, 规模与效益并重 , 能力与影响并举 ,实现 按需发射、自由进出空间 ,建设 支撑行星探测等标志性重大工程 的航天运输系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
吴燕生重点介绍了对航天运输系统重点问题的科学认识与未来构想。他指出,“运载能力”“可靠性/安全性”“发射成本”“研制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进出空间水平的4个维度。要 研制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及重型运载火箭 ,进一步 优化完善火箭型谱 ,实现航天运输系统 智能化 ,全面提升我国航天运输系统运载能力。
吴燕生介绍,飞行智能化已成为运载火箭提升可靠性/安全性的重要方向,2035年将是智能运载火箭的时代,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运载火箭将具备感知、学习和环境自主适应能力,满足高效、可靠、适应复杂任务进出空间需求,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之一。同时,首型 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预计 2025年前后 完成研制,实现垂直回收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的全面突破。
本届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等单位联合承办,四川省委相关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七院等单位共同协办。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来自航天、航空、航海领域的26位院士和百余名专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中央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代表共600余人现场参加开幕式及主论坛,3万余人参加线上论坛。
论坛期间,吴燕生还出席了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联合成立的 机器人卫星研究所 揭牌仪式,并为该研究所揭牌。五院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四川大学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54亿股,占流通A股33.25%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96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本文“吴燕生:2035年将是智能运载火箭的时代”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