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锂业(002466),从一家地方小厂,到市值逼近千亿,再到如今欠下巨额债务,这个故事有大败局里内味儿。
锂,电池核心原料,被称为“白色石油”,本应受资本追捧。
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家锂资源龙头,竟然资不抵债了。
11月14日,天齐锂业发布重大风险事项公告,简单说就是,欠银行的18亿美元还不起了,公司欠下的债务已经占净资产的179.35%。
2020年下半年以来,大股东卖票求生,累计减持4.3455%股份,总计套现14.33亿元。公告中,减持的原因为偿还股票质押融资。
不过最近股价还算稳,11月以来还有波小幅上涨,大股东似乎也不慌张,告诉大家,战略投资在路上,等待接盘。
风口上的猪 为什么会饿死?
天齐锂业在2013年,还是一家亏损企业,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到2017年,天齐锂业净利润已经超过20亿元,短短几年发了大财,这让天齐锂业膨胀起来。
2014年,天齐锂业斥资50亿元收购了澳大利亚泰利森公司,从此掌握了国内锂资源的定价权。
随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起飞,碳酸锂价格飙涨,天齐锂业股价在两年内翻了5倍,达到了最高200元,市值逼近千亿元,一时可谓风光无限。
当时的天齐锂业业绩增长迅猛,被业内视作大白马股。
然而,物极必反,在资本疯狂涌入后,锂矿开采加快,产能提升,从此改变了行业供需关系,致使近年来,锂的价格不断走低。
最后的辉煌发生在2018年,天齐锂业年净利润达到最高22亿,渴望着复刻前次收购的成功,于是,进行了一次“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
2018年5月,总资产200亿人民币,净资产仅100多亿,货币资金不到40亿元,却敢一下子用40.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亿元)的价格,拿下智利锂矿巨头股权,成为SQM第二大股东。
天齐锂业自筹资金仅7.26亿美元,其余资金均由中信银行牵头的银团提供贷款,一大坨贷款出现在账面上,埋下隐患。
咬牙借钱,疯狂加杠杆,颇有一把梭哈的气势。然而这一把,天齐锂业彻底输了。
2018年底,负债从2017年度的72亿飙升到326亿,财务利息支出大幅攀升,在碳酸锂卖17万元一吨的2017年,净利润不过20亿,现在一年贷款利息就超过20亿,这么刺激,股东们能睡好觉吗?
当时收购的SQM的交易价为65美元,比SQM的历史最高股价64.2美元还高,收购之后就大幅下跌,11月14日,SQM收盘价是43.62美元,也就是说,天齐锂业浮亏超过30%。
2019年,SQM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52.79亿元,是2019年亏损的主要原因,这一亏损超过此前三年净利润总和。
而SQM,在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天齐锂业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分别是1.06亿、5.55亿、1.98亿,累计金额8.59亿,这点钱,连利息都不够。
在错误的时间,盲目加杠杆大举并购,很可能不能带来跨越式发展,反而因为财务压力让公司陷入困境。
此外,天齐锂业还有多个在建工程,均在澳大利亚,不仅投资超过预算,还未如期完工,未转固定资产,在资金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大举投资,实在是反常。
本来随着锂价回升,未来电动车的大面积推广,上游受益是迟早的事,但杠杆收购无异于一场豪赌,操之过急,步子迈太大扯到蛋了,还有迷雾重重的海外项目让人看不懂。
眼下,天齐锂业期待着战略投资者,悬念在以什么价格,以及谁来做这个接盘者。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6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6.30亿股,占流通A股42.73%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2.65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本文“天齐锂业大败局! 从一个小厂到市值近千亿 又因天量债务至生死边缘 19万股民彻夜难眠”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