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军新零售领域这件事上,快递“一哥”顺丰可谓是屡战屡败,在“嘿客”已不见踪影、顺丰优选难堪大任之后,屡败屡战的顺丰似乎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有报道称,顺丰旗下新零售品牌“丰e足食”本月无人零售终端突破5万台,其中智能设备占20%。目前,其无人零售业务加企业业务销售额,已突破单月1亿元。
单看这个5万台,就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很大的规模,足够让在新零售赛道摸爬滚打多年的顺丰感到振奋。
“丰e足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业态?或许还有人并不熟悉。这是顺丰在2017年11月推出的无人货架品牌,顺丰将其定位为办公室内的“熟人店铺”,能足不出户满足企业员工的周边需求。
顺丰“丰e足食”的扩张步伐之快,颇有点当年烧掉16亿多、在全国开设3000多家“嘿客”门店的气势。
新业务上线还不到一个月,顺丰便宣布自当年12月11日起“丰e足食”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点,首批将进入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十三座城市。
这三年来,顺丰显然保持了“丰e足食”的高速扩张步伐,以36个月来算,“丰e足食”每个月需要布设超过1000台终端,才能在三年后的今天达到5万台的规模。
一个月1000多台的体量,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是一项壮举,换句话说,顺丰“丰e足食”项目已经站稳脚跟,是一个可谓成功的案例。
要知道,“丰e足食”成立伊始,就经历了一场行业寒冬。2018年,也就是“丰e足食”诞生之后刚过了一个年头,无人货架行业一片哀鸿遍野。4月,果小美裁员2000人;6月,哈米购人员从600人减少到100多人;10月,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如此看来,“丰e足食”不仅熬过寒冬活了下来,而且还一直活的相当滋润,更是在三年之后的今天成为了行业最靓的那个仔。那么,“丰e足食”从屹立不倒到一路上行,靠的是什么?
其中的原因,或许可以从丰e足食联合创始人兼COO单新宁的话语中窥见一斑。单新宁表示,无人零售行业看似低门槛,其实有非常多复杂的要求,对物流供应链、商品管理、运营效率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这些因素的确都是无人零售面临的考验,但同时也是顺丰的优势。在“丰e足食”入局那一天,就是站着巨人的肩膀上。
顺丰控股(002352)2017年半年报显示,顺丰业务覆盖全国334个地级市、2656个县区级城市、近13000个自营网点。如此高密度的配送网络和强大的配送能力,显然有助于“丰e足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复制。
当然,这还只是为“丰e足食”的落地打好了基础,与同行们相比,顺丰机智的多。
由于在点位质量方面严格把控,顺丰有效避免了“过饱和点位”和“不良点位”等“垃圾点位”,大大降低了点位成本。
此外,顺丰“丰e足食”从商品入库、在库管理、运输环节等方面层层把关,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客户原因导致的货损,并通过客情关系的维护,将货损降低到较低水平。
“丰e足食”的成功,无疑是做对了这些。“丰e足食”为搅局而生,从诞生那天起,就对便利店业务产生了直接威胁。2019年起,“丰e足食”增设智能柜及自动贩卖机,使用场景从办公室延伸到户外,其各类便利店的冲击进一步急剧。
诞生之初,“丰e足食”售卖的商品种类就包括熟食、休闲食品、方便速食、饮料类商品等众多品类,而且顺丰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对上架货品进行灵活调整,生鲜、水果等品类陆续加入,未来某一天,“丰e足食”或许会替代便利店扮演的角色。
5万台仅仅只是开始,“丰e足食”将在规模和密度上进一步扩张,计划3年内完成20万终端网络建设,达到2000多个连锁便利店的销售规模。到那时,新零售赛道一个强大的搅局者已然出现。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3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37.33亿股,占流通A股83.13%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6.62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丰e足食”突破5万台 顺丰不只“跨界”还要搅局”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