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广州浪奇(000523)在今年九月份以来连续爆出重大新闻。先是3.95亿元债务违约,后是5.72亿元存货失联。公司的股价在9月份末几个跌停,2020年价格下跌近50%,是为腰斩。
股价走势图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很多股民踩上了雷,还根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回事?对于广州浪奇的事件,很多媒体有详细的报道,但是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生这个事情,和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操作模式有关。
这也就意味着,广州浪奇不是一个特例,未来还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背后的供应链金融操作,同时,还指出涉及此类业务的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希望能够对于投资规避这类地雷有所帮助。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供应链金融是指依托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开展的金融业务。
中国较为重要的有一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即通过预售商品或是预收服务费,提前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资金。这是一种面向消费者大众的融资行为。消费者未来能否获得商品或者享受服务,依赖于企业的履约能力,因此承担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有比较大的发展,这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较弱在关。在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的情况下,民间自发创新了各类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广州浪奇的案例就是供应链金融的另外一种模式,融资性贸易。
融资性贸易,是指这种贸易本来是不会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发生的,因为上下游不存在真实交易的需求。之所以会发生交易,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限制,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
这类模式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
典型的模式就是:上游企业A将货物卖给资信较高的国有企业,然后国有企业再将货物卖给下游企业B。通常,上游企业A和下游企业B是关联企业,本是“一家人”。
根据媒体的报道,广州浪奇的案例是这样的。
另外,广州浪奇参股了中冶化工、王健和其他两个自然人共同组建的公司,即江苏琦衡农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浪奇将存货存放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仓库。此次出现存货失联的瑞丽仓的地址,正是江苏琦衡的注册地址。这是一种惊人的巧合,也与融资性贸易的操作模式有关。后面会讲到。
资金是如何套取出来的呢?
国有企业购买货物的时候,不是以现金支付,而是开具商业承兑汇票。比如说半年后兑付的商业承兑汇票。
同时下游企业也并不支付现金给国有企业,或是开具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或是拖欠货款。
这体现在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会同时增加应付票据或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如果国有企业从上游企业A购入货物之后,没有立刻将货物销售给下游企业B的话,那么就体现为存货。
我们来看广州浪奇的财务报表情况(单位:亿元)
可以发现,非常符合上面分析的特征。
根据本案例的经验教训,对于近几年上市公司,出现大宗贸易的收入大幅增加,且应付款项和应收款项(加存货)同时大幅增加的情况,投资要当心。
上游企业A,将国有企业的商业承兑票据,进行贴现或是质押融资。由于票据由国有企业承兑,国有企业的信用被置入到票据中来,金融机构因此愿意提供融资。
资金就这样从金融机构套取出来了。
在广州浪奇的案例中,保华公司和中冶化工将广州浪奇出具的商业承兑汇票质押给了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这种信用的转换,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的体现,即将原来对于融资主体的信用分析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分析。很多商业保理业务也是基于这一理念开展的。
从法律上来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发生的两次交易,如果都是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并且缴纳税费的话。这种模式是合法合规的,是对规则的合理应用。
由于中国的民间金融体系,资金高度稀缺,供需高度失衡,利率高企。从银行套出资金进行放贷等运作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这足以抵消交易中产生的税费成本。
正是因为这类贸易本来就是为了从金融机构套取资金,上游企业A和下游企业家B,本是一家人。因此,没有必要先将货物上游企业A运到国有企业,再将货物运到下游企业B。这样可以省去货物运输的交易成本。
更简便的方法是根本就不需要货物。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何广州浪奇的储货仓库和江苏琦衡的注册地址是同一个地址。
货物是怎么失联不见的呢?
一个简而易见的答案,是根本不存在这批货物。据了解,“广州浪奇的很多仓库都没正常仓库会有的入库单、出库单、质量报告”等事物。
这也正是国有企业参与这类形式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国有企业将货物从上游企业A购入后,开具商业承兑汇票。这是真实的债务。然后,国有企业将货物出售给下游企业B,没有收到现金,而是在账上挂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在信用风险。如果参与贸易的对手方,出现信用问题,国有企业将会遭受重大损失。
广州浪奇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贸易业务应收账款的余额为30.66亿元,逾期金额为26.35亿元,占比高达85%。形势非常严峻。
或者是像广州浪奇的案例中那样,因为货物仓库就设在贸易对手的地盘,被其控制。上游企业或者是根本没有提供这批货物。或者是货物被出售了。
因此,货物才会“不翼而飞”。
如果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广州浪奇从上游企业A获得真实的货物,再出售给下游企业B。在下游企业B还没有支付购货款的时候,如果有效控制存货,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这种情况下,即使下游企业出现信用问题,国有企业承担的风险无非就是存货跌价的风险。从国有企业的处事风格来讲,通过企业对于风险管理这块是比较重视的。
因此,广州浪奇公司可能存在内部管理失控的问题,公司出现“内鬼”,配合了贸易对手方。据报道,广州浪奇在9月曝光了存货失联事件之后,公司多名高管被免职,还有高管被带去调查。这应与此有关。
广州浪奇为何要参与这类业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这类业务如果内部控制有效,本来是可以规避风险的。这是供应链金融优势的体现,通过控制货物,可以有效保障交易的安全。然而,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风险,却是操作风险(内部)和欺诈风险(外部),而不是理论层面的信用风险。
另一方面,这类业务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利益。可以国有企业通过出让自身的富余的融资能力,赚取一买一卖之间的价差。这个价差,对于套取资金的一方而方,相当于是一部分的成本。
正如前面提到的,由于民间利率很高,通常都是在年化30%以上。这类价差的成本,相对而言微乎其微。广州浪奇在几年前实现股权激励,对于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有收入、利润等方面的考核。
这或许是公司管理层开展这类“低风险”且能够改善公司业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动机。
对于广州浪奇的贸易对手方而言,为何之前一直有效的模式,突然出现问题?
这应该与原材料价格下跌有关。
今年疫情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连带国内的工业原材料价格下行,当前PPI(工业品价格指数)连续出现负增长。这类业务,存在存货价格下跌的风险,并且这一价格下跌成为套取资金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最后竟然导致全面崩盘。这或许是各方参与者始料未及的。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金融具备的这种不确定性,怎能不让参与其中的人心存敬畏?!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广州浪奇近6亿存货失联,深度揭秘其中的供应链金融内幕”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