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业内预计,到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引导产业。

  文/小北

  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业内预计,到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引导产业。实际上,随着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并且开始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还有生物医药新技术的成熟,我国生物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布调研园区的生物医药总产值约1.5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了近0.4万亿元。2017年,所调研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园区产业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16.9%增加到了18.8%。

  到了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已经达2.13万亿元。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突破2.5万亿元。

  二、研发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以来都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各国际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无独有偶,近年来国内排名靠前的头部企业在研发人员的招募和硏发资金的投入方面,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大力度,对硏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例如,以岭药业(002603)从2016年至今,就已在化学生物药研发领域投入超过3个亿。对此,业内认为,在连续研发投入推动下,以岭药业的化药业务将进入收获期。

  三、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成趋势

  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制作品质提升,加大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药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近年来全球大量药企都开始大力探索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相结合,通过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升研发效率。

  目前,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在大环境下也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除了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外,在科技产出方面,近10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文科技论文发文量也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外文科技论文产出已累计达到34655篇。在大环境下,加快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必将会是行业的大势所趋。

  四、核心城市集中提高,呈产业集聚化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新兴产业分类(2018)》显示,生物医药产业是目前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近年来,在政府及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相关部门正逐渐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通过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168个国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产业园区有67个,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

  从整体来看,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政策的导向,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而根据2019年12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生物医药作为长三角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十大聚焦产业领域之一,将建设一批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来看,核心发展地区,例如长、珠三角地区因其具有较高的人才、科研等基础,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以岭药业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0-12-08)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7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4.03亿股,占流通A股40.8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5.59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正呈现出四大趋势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