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最近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市场的传言也比较多。有人说是cpi、ppi数据不及预期;有人说“社融数据见顶”。市场的调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百晓生认为,看这些数据的老师有点杞人忧天。我今天来给大家仔细讲讲,
首先“社融数据”见顶回落,确实是利空,但是对短时市场的影响,导致连续大跌有点过分解读。
01
社融数据见顶回落,为啥是利空
关于社融数据见顶回落,市场早就有断言。很多小白不知道什么是社融数据,有啥用。简单说是反映市场资金量。
我们看一下数据:
11月M1、M2增速也均环比回升,实体经济需求侧继续处于景气区间。社融增速在今年以来首次回落,意味着本轮“信用扩张”大概率已经“触顶”。我们认为后续社融在未来1年时间当中均将保持缓步回落的态势,2021年或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
这简单解释,CPI数据下滑,为什么国家还要“紧信用”了。因为经济复苏,物价有价格上行的动力,CPI数据较低是由于上半年的“石油价格与猪肉价格”导致,CPI数据是滞后的,如果在宽松无疑是火上浇油。所以在2020年放水宽信用之后,2021年紧信用是常规操作。
回顾之前的09年到12年的紧信用的行情。
02
2011年,顺周期的虐杀
宏观经济上,抗击经济危机货币大放水的后果开始显现。
背景:
受到0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09年“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2010 年中国经济数据耀眼。
盛极而衰的“CPI”指数与“经济政策”
2010年11月11日公布的10月CPI 达到 4.4%。——市场预期资金将缩紧——股市迎来了“黑色星期五”,沪深两市均出现深幅跳水,齐创2009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但这仅仅是开始!
2010年11月16日、29日、12月20日,央行连续三次提准并于12月26日加息,同时,12月3日政治局会议定调: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货币政策”的明确转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一致预期2011年全年物价上行的压力大,抑制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让人担忧。而这一预期也得到了事实的验证,2011年的M2增速断崖式下跌。
虽然“货币政策”又宽到紧,但是依然没有遏制2011年的物价指数。
2011年全年CPI累计同比增速 5.4%,较上一年提高 2.1%;PPI 全年累计同比增速 6.0%,较上一年提高 0.5%。而原材料价格都在 2011 年初达到了历史高点。
03
2010年与2011年二级市场的炒作
2010 年市场围绕两条线展开:
一是通胀上涨背景下的资源周期性板块;
二是“十二五”规划,为新兴产业股票上涨的催化剂,也就是“经济转型”。未来的高景气行业有:节能环保、物联网、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但在“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稳健只有”2011 年市场呈现“普跌”特征。
从风格上看,涨价的周期品全军覆没,采掘、钢铁、化工等行业跌幅普遍在 20%以上,有色下跌超过 40%。
在节奏上,2011年一季度顺周期上涨快速。其中建筑材料一季度涨幅接近 20%,但二季度开始,周期板块便开始了,2年半的下跌。
可以说2010年的“涨价主线”在2011年一季度后,全部死掉。我们再看2010年的另一个主线“十二五规划”。
同样,2010 底市场普遍看好的“十二五规划”,变现并不好。新产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板块大幅下跌。
但是不论何种行情,总有板块站住来。在2011年“紧信用、紧货币”的情况下“银行及消费品行业”逆市上涨,也就是2011年“熊市做白酒”的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一句话总结:2011年在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所有板块全面杀估值,白酒、银行逆市走出。
04
2012年到2013年二级市场的表现
2012年“影子银行”发酵,“紧信用”依然在继续。
2012年影子银行触发“信用债”,金融业风险的逐渐累积,导致 2012年底清理整顿“影子银行”的预期渐浓。这进一步的“紧信用”打击可以理解成“2012年版的降杠杆”,则导致2013年“流动性”的进一步紧缩,出现了两次钱荒。
所以在2012年到2013年的行情中“地产、建筑等高负债率行业,以及银行等”出现大幅下跌。
而“逆回购债券”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种债券可以说是“无风险”套利。主要的触发因素就是“钱荒”。其中2013年6月6日,在兴业和光大的60亿交割违约后,隔夜回购利率一度暴涨至10%。6月20 日,央行继续发行20亿央票回笼资金,市场担忧情绪达到极点,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 天期回购利率最高达到 28%。
2013年的第二次“钱荒”出现在年底。12月19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全线上行,Shibor7 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涨至 6.5%,再创 6 月底以来新高。
两次“钱荒”对市场的“蓝筹股”走入地狱,很多的央企股价都是低于“一元钱”。
不过不管何种行情,都会有板块上涨,这一次依然是两个主线。
政策上是:政府力推的新型城镇化。与2010年的“十二五”规划的“新兴产业”。其中资金更喜欢“创业板”的新兴产业。移动互联网的“掌趣科技和中青宝”让人印象深刻。“神股乐视”也初展锋芒,而背后则是“暗流涌动”的“并购与收购”。
从2013年年底统计看传媒行业一马当先,计算机、电子、医药排名靠后。
总的来说:2013年市场在“流动性紧缩+紧信用”的情况下,“十二五规划”中新兴产业的“传媒、计算机”表现最好
总结:2010年到2013年是“紧信用、紧货币”的时代,上涨的规律是:2010周期、涨价、通胀;2011白酒、银行;2012“白酒”;2013“十二五规划”传媒、互联网。
05
2018,紧信用、去杠杆、宽货币
“宽货币,紧信用”组合是2018年流动性环境的基调。
2018年时的很多“成长性”牛股,由于“现金流”问题出现杀估值的现象。最明显的即使“东方雨虹”
2018 年信用债爆发,其中5月东方园林发债失败的事件直接引发了A股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尽管5月中美之间达成“不打贸易战,停止互加关税”的协议,但在紧信用背景下,违约事件频发对市场风险偏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A 股市场也呈现下跌趋势。
2018年的违约也引起了市场对上市公司现金流的极度重视,导致东方雨虹等牛股估值遭到严重错杀,2018年10月17日东方雨虹创下了11倍PE-ttm 的历史估值底。
“宽货币,紧信用”组合是2018年流动性环境的基调。
股市方面,2017年是“核心股”的舞台,本质的逻辑变成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利润好转。在行业配置上,“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消费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制造行业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那我们看看目前的现状。
2021年“稳货币、紧信用”。
紧信用:2010到2013年白酒、传媒、计算机;2018年消费、银行、计算机、医药。
那么2021年呢?白酒这么高还会上涨吗?
2021年3月之前“顺周期”成长股。3月之后大概率变成“创新药、高端制造、疫苗、白酒、医美”行业。
不过给大家泼一盆冷水,明年不好做,可定没有20年好做,全面杀估值也有可能的。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社融拐点定2021年“主线”!”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