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在京东健康港股上市之后,爱尔眼科(300015)的董秘吴士君曾经在社交平台上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市人率”估值方法。他说,京东健康有300名医生,估值有4000多亿,而爱尔眼科有6000多名医生,应该值多少?
“数学不太好,在线等,挺急的”。
这事被人传在了网上,下面的用户纷纷评论,其中一条是,爱尔眼科的董秘拿自己的医生和京东健康的医生做对比是不一样的,因为:
京东的医生都是兄弟,估值不一样……
作为3000亿市值的白马股,爱尔眼科一直以来都备受资本市场宠爱,而高估值也给爱尔眼科提供了快速的扩张资本,由此才有了让爱尔眼科董秘引以为傲的“6000名医生”。
不过,最近,爱尔眼科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01多起投诉
据上游新闻报道,46岁的艾芬,是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学教授。她由于双眼视力下降,在5月22日接受了爱尔眼科的手术治疗。但几个月过去了,她的视力并未好转,反而有恶化的趋势。
10月,她到武汉市某医院重新进行了检查。病历却显示:其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更令艾芬气愤的是,多名眼科医生告诉她,眼底变性后恶化是导致前述症状的主因,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能不会这么严重。而检查眼底是否变性,本该是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的常规操作。
12月29日,她找到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勇寻求解释:“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应该检查眼底是否变性,再决定是否实施手术,这是眼科医生应该具备的常识。然而,你们没有检查眼底,就做晶体植入,这延误了治疗时间。我现在视网膜脱离,右眼只能感觉到光,你们是否该承担责任?”
王勇对此深表遗憾,他表示,手术前检查了眼底,但检查不够彻底,没发现眼底变性,愿意友好协商解决。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艾芬6月找到爱尔眼科时,院方出示的病例上载明,眼底未查,术后视力取决于眼底。
今天上午,艾芬医生在“凤凰网”微博下面回应此事。她表示,“前不久,我找主刀医生要我术前的晶体照片,我6月初复诊时在他的电脑上亲眼看过,白内障程度非常轻。可对方却发过来一张很严重的白内障病变的照片。明显是弄虚作假。”
12月29日,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高度重视此事,会查清相关情况,妥善处理。
然而,这并不是爱尔眼科首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沈阳爱尔眼科医院也曾发生过相似事件。
2020年4月,投诉者“孙小伙”在投诉平台表示,其奶奶花14942元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换晶体的手术治疗,但换完晶体过去三个月后,他奶奶眼睛的视力不但没有一点改善,反而加重了原先的情况。对此,爱尔眼科医院却告知,还需继续接受治疗,大概仍需要花费两万元。这样的解释引起孙小伙的不满,他认为,“这是欺诈,因为之前承诺了换个晶体就能改善视力,现在还要继续花钱。”
“孙小伙”还表示,之前看到爱尔眼科宣传老年人看病可减免费用,他们才选择去爱尔眼科治疗。一位用户也曾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爱尔眼科比一般医院都贵,而且各种优惠活动都是骗人的”,之前,他在爱尔眼科做眼科手术,“在那里检查了,药也用了,然后让我换手术方式,不换就给我说优惠用不了”。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发现,最近几年,网上不断出现关于爱尔眼科的投诉贴,其中包括“服务态度差”、“没使用也不退款”、“耽误治疗时间”、“虚假宣传”等。
02 或存隐患?
从2020年8月开始,爱尔眼科的股价就一路高歌,从44.01元/股涨到70元/股以上。截止发稿前,爱尔眼科总市值为3053.22亿元;当日最高股价为75.5/股,照比今年8月股价上涨71.55%。
值得注意的是,爱尔眼科千亿市值背后的隐患,不只有“投诉增加”。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营业收入为41.64亿元,同比增长-1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6亿元,同比增长-2.7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79亿元,同比增长-16.69%。
为抵御疫情带来的风险,爱尔眼科增加了借款的金额。截至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资产负债率为46.72%,短期借款增至23.12亿元,2019年底该数据为5.8亿元。
然而,以上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经过第三季度后被逐渐“消化”,其中关键因素为爱尔眼科完成了一项重大资产重组。2020年6月12日,爱尔眼科公告表示上述重组的标的资产已完成过户手续及工商变更备案登记。
该项重大资产重组为爱尔眼科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磐信投资、磐茂投资合计持有的天津中视信100%股权;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众生药业(002317)持有的奥理德视光100%股权与宣城眼科医院80%股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李马号、尚雅丽、潍坊目乐合计持有的万州爱瑞90%股权与开州爱瑞90%股权,交易作价合计为18.7亿元,一共收购了30家医院。这场并购始于2019年10月30日,爱尔眼科首次披露了关于此次并购30家医院的交易预案。
通过不断扩张,目前爱尔眼科在全国拥有600余家眼科医院及中心,然而十年前其仅有十多家医院,并且营业收入也从2009年的6.06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99.9亿元。
03 41亿元商誉压顶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发现,以上的一切都归功于体外孵化,即在培育期时,医院不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内,而是在上市公司体系外进行培养,待医院成熟之后,再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体系。
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陆续引进中钰资本等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从体系外收购眼科医院,经培育待医院盈利后再置入上市公司,最终并入上市公司报表。
由于以成本法核算,爱尔眼科旗下设立的产业基金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非用权益法核算,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两者之间的区别为,权益法确认系按照合伙章程中上市公司享有的份额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因此产业基金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成本法核算时,产业基金则未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2014-2018年,爱尔眼科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为1.2亿元、2.64亿元、8.03亿元、11.61亿元、15.22亿元。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16.97亿元、17.75亿元。
通过此种方式,爱尔眼科得以使业绩连年平稳增长,不过,其中也留下了不小的隐患,大量并购还给爱尔眼科带来巨额的商誉。截至2020年9月30日,爱尔眼科的商誉已达到了41.26亿元,而上年末为26.38亿元,新增商誉均由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产生。
事实上,爱尔眼科也曾试着解决商誉高企的问题,2019年,爱尔眼科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4.45亿元。
04 “多此一举”倒手26家医院股权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注意到,爱尔眼科此次资产重组收购的天津中视信于2019年10月分别与中钰基金、安星基金、亮视交银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收购阿迪娅爱尔、银川爱尔、西宁爱尔、烟台爱尔、玉林爱尔等合计26家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股权。
而以上中钰基金、安星基金、亮视交银均为爱尔眼科旗下产业基金,阿迪娅爱尔、银川爱尔、西宁爱尔、烟台爱尔、玉林爱尔等合计26家眼科医院也均为爱尔眼科此前孵化的医院。原本将这些医院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只需要直接向产业基金收购便可以,然而就在收购前夕,这些标的却多此一举从天津中视信“倒手”至爱尔眼科,显得并不十分合理。
对此,监管也注意到了其中令人费解之处,要求爱尔眼科说明通过天津中视信购买阿迪娅爱尔、银川爱尔等 26 家眼科医院股权的原因与合理性。爱尔眼科解释了三个原因,分别为基金合伙期限的限制、避免循环持股、中信产业基金希望战略入股。
经过这番操作,该26家医院的评估值相比于天津中视信的收购价提升了4%,由12.23亿元增至12.72亿元,增加了近5000万元。
此外,监管还要求爱尔眼科说明交易完成后,是否存在对阿迪娅爱尔、银川爱尔等剩余股权安排,是否存在其他协议,爱尔眼科则表示对26家医院剩余股权不存在安排,不存在其他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最近接受投资者调研的时候,仍然将扩张作为未来几年的发展任务。陈邦提到,不仅未来要继续推进类似武汉这种“大一城多院”的模式,还会继续下沉,“让爱尔眼科医院遍布中国城乡县域”。
而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陈邦则表示,公司医疗质量一直把控得很好,一些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并落实到位,所以事故率和纠纷率极低。
如今,随着医疗事故成为舆论的焦点,不知道陈邦和爱尔眼科的扩张计划是否会因此变慢。对于该事件的进展,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栏目,也会持续关注。
●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21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2.48亿股,占流通A股65.8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4.66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抗疫医生艾芬手术后几乎失明 3000亿市值的爱尔眼科还能撑住吗”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