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吴正懿)在“限塑令”“禁塑令”的政策驱动下,一批A股公司争相布局生物降解塑料的全新赛道。
近日,长鸿高科(605008)60万吨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项目落户嵊州,由子公司长鸿生物负责建设。这个总投额50亿元的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一期首次投资10亿元,建设10万吨可降解材料生产线。2020年12月,公司已收到嵊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拨付的产业扶持资金5170.9万元。
长鸿生物总经理倪晓亮告诉记者,一期项目主要包括两条PBAT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投产后约五分之一的PBAT产品将直接用于生产下游薄膜、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等终端成品。“用自产PBAT同步生产终端成品,可以减少能耗,通过一体化显著降低成本。”倪晓亮说,项目所需全部原料均在宁波等省内地区生产,货源充足,周边的义乌、台州系全国最大的市场集散地,加之交通便利等因素,整体的竞争优势明显。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项目的酯化车间、包装车间、THF回收车间、办公楼土建已动工。“目前正在争分夺秒,争取2021年6月份投产。”倪晓亮表示,公司的营销团队已经开始组建,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对于炙手可热的新兴赛道而言,快速卡位是取得先发优势的关键。长鸿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在全国率先全面禁塑之后,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出现严重紧缺,市场前景被各方看好,公司依托科元控股集团整体深耕化工产业的优势,决定快速切入这个赛道。
长鸿高科选择的突破口是浙江市场。记者注意到,长鸿生物使用的是中科院旗下中科启程的PBAT成熟技术,且在浙江省内具有排他性。据悉,浙江是率先实施“限塑令”“禁塑令”政策的排头兵之一,该省计划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全省塑料垃圾实现“零填埋”。到2025年底,城乡一体的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据估测,仅浙江市场,未来每年至少有200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的市场需求。
2020年9月,由浙江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实施,提出可降解塑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重点解决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
政策导向是长鸿生物快速“落户”的原因之一。“浙江的禁塑决心很大,政策也在逐步落地,市场空间足够大。”倪晓亮表示,长鸿生物同时会在全国扩展销售网络,进入更多的省份。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保最严“禁塑令”严格落实。中信证券研报预测,随着禁塑令等相关政策加码,国内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中性假设下,预测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达213万吨,远期替代规模超500万吨,替代性新材料有望获得快速放量的机会。
不少企业嗅到了商机。据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金发科技(600143)、王子新材(002735)、瑞丰高材(300243)、彤程新材(603650)、金丹科技(300829)等公司均在新建PBAT、PLA产能。“对比各家公司的产能状况、技术成熟度、投产时间等情况,长鸿高科具有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望抢占先发优势。”倪晓亮说。
据公告,长鸿高科一期首次10万吨/年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可贡献年利润约4亿元。中信证券研报预测,长鸿高科60万产能全部投产后,有望增厚业绩24亿元以上,加上高端TPES产能的逐步释放,长鸿高科2022年以后将持续高速增长。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4.66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踏准“禁塑”风口 长鸿高科“卡位”生物降解塑料赛道”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