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 三盛宏业走向末路:百亿债务违约 董事长被限高消费51次 已申请破产重组

    2021-01-30 18:10:16 华夏时报 收藏

  华夏时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2019年开始,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盛宏业”)深陷流动性危机,员工集体讨债、全国项目大面积停滞、资金被监管等多重问题集中爆发,并因多次债务违约而逐步失去了对旗下公司的控制权。近日,三盛宏业已提起破产重整申请。有业内人士指出,贪多求大、盲目扩张,且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在房地产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三盛宏业走向崩盘已是必然。

  百亿债务违约,一地鸡毛

  1月26日,三盛宏业旗下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600242.SH,以下简称“中昌数据”)《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原大股东三盛宏业持有的公司股份约2.27亿股于2021年1月22日被司法冻结,冻结股份占其持股比例为200%。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即三盛宏业)及实际控制人(即董事长陈建铭)存在债务违约情况,已到期未兑付的有息负债规模约105亿元。目前,三盛宏业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事实上,巨债压身的三盛宏业已穷途末路:1月21日,三盛宏业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案号为“(2021)沪03破申17号”,被申请人及申请人均为“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另一份案号为“(2021)沪03破申16号”的破产审查案件文书显示,三盛宏业的大股东上海三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也申请了破产重整,两份破产申请目前均处于“破产申请审查”阶段。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据公开资料,三盛宏业成立于2002年9月,注册资本10亿元,为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科创及大数据、海洋投资、城市建设等多元化产业的投资型、集团型民营企业,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上海企业100强,旗下拥有三十余家下属公司。2019年上半年,三盛宏业登陆克而瑞《2019年1-6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榜单,以94.1亿元位列操盘金额榜第98位,首次进入百强房企之列。

  但好景不长,2019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即传出深陷流动性危机的消息。一时间,三盛宏业员工集体讨债、全国项目大面积停滞、甩卖总部大楼、资金被监管等多重问题集中爆发。

  据公司2019年半年报,截至2019年6月末,三盛宏业总负债417.6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5%,有息负债269.52亿元;净利润为-6.75亿元,同比锐减890.62%。随着资金的紧张,三盛宏业在债务和借贷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天眼查”平台显示,三盛宏业历年来所涉及的司法风险多达815条、法律诉讼221起,案由多为企业借贷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债券转让合同纠纷等。而上述《公告》亦透露,三盛宏业因债务纠纷涉及的重大诉讼(诉讼金额1亿元以上)共计20起,累计诉讼金额58.54亿元。因债务纠纷涉及的强制执行案件共计6起,累计涉及金额35.22亿元。

  不仅如此,“天眼查”平台显示,截至目前,三盛宏业共成为被执行人33次,当前被执行总金额高达36.5亿元;失信被执行人38次。《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天眼查”公布的数据统计,仅2021年以来,三盛宏业已被执行11次。就在申请破产重整消息发布当日,三盛宏业还因未按法院通知书履行义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陈建铭则又一次被限制高消费――加上这一次,陈建铭已连续被限制高消费51次。

  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开资料,三盛宏业旗下30多家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其中中昌数据为A股上市公司,现已被降为“*ST”;中昌国际控股集团(0859.HK)为港股上市公司,钰景园林(872033)为新三板挂牌公司。而危机之下焉有完卵?近年三盛宏业在三家公司拥有的股权相继遭司法冻结,甚至逐步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权。

  其中,除中昌数据2.27亿股被司法冻结外,2020年5月,因陈建铭所控制的中昌海运、隆维畅两家公司无法偿还爱建信托贷款本金及利息,被后者起诉,致使中昌数据1400万股及177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被查封拍卖;2019年10月,钰景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020万股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51%。

  而中昌国际控股则已于2019年10月易主中国信达。据公开资料,2019年5月,中昌国际控股原股东三盛宏业为从中国信达手中获得一笔7亿港元的贷款融资,进行了一系列保证担保,其中包括股份按揭、保证协议及第二留置权物业按揭,包括中昌国际8.44亿股股份。但之后三盛宏业持续发生融资文件所载的违约,致使中国信达于2019年10月执行了融资协议约定的权利,将抵押的8.44亿股转让至名下,占当日中昌国际控股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4.98%。

  贪多求大、主副业造血不足

  对于三盛宏业破产重组的进展情况、百亿规模巨债公司又会如何偿还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了其公司总部。接听人员先是要求“必须实名制采访(即要求有受访人员的姓名)”,而当记者提出要求采访陈建铭之后,该接听人员又以“陈总没有分机号”为由,快速挂断了电话。

  《华夏时报》记者此前采访的一名内部员工已经在2020年年中离职,对于公司的现状,这位员工感慨地表示“有些唏嘘”。其也向记者再次强调,眼下市场“马太效应”日益显著,“三道红线”之下房企融资也在不断收紧,类似三盛宏业这种盲目扩张、缺乏科学管理思维的小房企的确是难以为继。

  近期,在易居沃顿房地产研修班上,房企投资高管陈世勋对三盛宏业及一些房企近年从辉煌走向末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陈世勋在发言中指出,三盛宏业“地产业务曾经还是很强的”,但“连续并购、盲目多元化,导致大量举债,甚至向员工发理财产品,又恰逢市场调控、主业承压,子公司造血能力不足,无法输血给地产主业”,导致公司经营巨亏、净利润为负、全国项目大面积停工。

  “贪多求大,主副业造血不足,输血续不了命,这是三盛宏业走向崩盘的原因。”在陈世勋看来,从转型时机上看,三盛宏业的主业不强不精,且同时进入7个新领域。同时,三盛宏业的商业模式比较激进多元化,从“赚快钱”转向了“赚慢钱”。不仅如此,公司主副业现金流未实现协同,主业不造血、副业造血能力又不足,且持续大肆举债,靠杠杆输血维持副业,“杠杆过高”。

  陈世勋还强调,从战术层面看,三盛宏业也有两大失误:“第一,主业发展受限:对市场把握不足,盲目举债并购扩张;第二,内部管理弱:家族化痕迹明显,专业管理能力较弱。”

  作为曾经的百强房企,三盛宏业的失败无疑令人惋惜。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市场环境中,破产的三盛宏业并非个案。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20年,房企破产数量超过470家。平安证券研报指出,“三条红线”监管下,优质资源持续向龙头房企倾斜,行业竞争及梯队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沈猛也直言,随着行业“三道红线”等融资政策的推出,行业格局将会逐渐固化,“弯道超车”将变成小概率事件。

  对于470余家房企破产的情况,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优胜劣汰是市场法则,房企破产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赵秀池认为,房企想要避免破产需要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推陈出新,使其产品能够适销对路,符合老百姓需要,从需求角度去提供相应的产品。此外,“从政府角度,要尽量为面临破产风险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重组合并等,帮助其渡过难关”。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融资监管收紧,不排除有更多房企资金运转不灵而走向破产。不过,赵秀池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2021年是否会有更多房企破产,取决于楼市及宏观经济走势。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ST中昌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1-30)


●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96亿股,占流通A股43.54%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32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今日该股涨停,资金流出量较少,且换手情况一般,若股价处低位则后市较为乐观。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三盛宏业走向末路:百亿债务违约 董事长被限高消费51次 已申请破产重组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