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很多人包括一些国际大行及普华永道这样的机构,一直预测中国银行的坏账会很高,有的甚至预测实际坏账率8%以上。
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甚至一些在银行工作的高管,都有不少担心银行坏账,看空银行的。
实际上这些人既不懂中国经济,又不懂银行的真正价值及业务情况,也不懂中国在银行贷款的这些公司及个人总体上的真实情况。
第一,在中国的环境下,大银行实际上有政府隐性但强有力的资源做保障。
虽然名义上银行可以破产,但实际上起码未来十年,中国四大行及任何一家排名前十的商业银行都不可能破产。
这意味着这些大银行未来会有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
第二,银行有很深广的护城河,有牌照保护,竞争者的进入门槛很高。
银行牌照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到的,很难拿到。
第三,银行客户的叛逃成本挺高。
比如如果在一家银行已经贷款买了房子,如果换银行的话,需要赎楼,成本会很高。
第四,银行实际上的坏账率也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的预期。随着经济走出谷底,企业盈利增速上升,银行坏账率最高的时段已经过去。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银行为了帮国企解困,曾经全行业几乎资不抵债,但中央政府出手,财政拨款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行坏账。
现在大银行都上市了,公司治理都相当规范。
第五,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对银行的冲击也很小,低于大多数人的预期。
很多意气风发做互联网金融的公司,没几年就倒了大半,有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成了给银行打工的助贷公司。
互联网银行如网商银行、微商银行,受制约的地方很多,起码在未来5年,也在业务上很难超越传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并且,中国政府还限制互联网银行实体网点数量。
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国政府意识到互联网巨头搞金融,是有巨大风险和负面影响的事,已经开始出手限制它们了。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第六,银行做的是一个比较长久稳定的生意。
现在什么生意好做?
大多数行业都不容易做。很多行业到头来发现,很大程度上是给银行打工的。
即便是在2020年,银行业响应国家号召,给实体经济让利,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优秀的银行,在2020年的业绩,都相当不错。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在2021年、2022年,银行业的业绩,还会增长,并且,是非常确定的。
第七,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最近两年来涨了一些,但不少银行股仍然是被严重低估的,不少银行股基本是被净资产硬推着股价往上走的,因为每年会赚大量利润,增厚资产,净资产增加了,股价长期看怎么着也会被硬推着上去一点,会涨。
股票价格短期看受政策、消息、新闻、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是长期看,决定股票价格下跌还是上涨的,唯一且根本的因素是:这家公司是否被低估。
如果没被低估,反而高估,股价长远看会下跌或者不涨,如果被低估,股价长远看会上涨。
不存在严重低估的公司,股价永远不上涨的情况,迟早会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像弹簧被压缩到极致,再施加更大的力量,也压缩不下去了,再多的利空消息,银行股也跌不下去了,相反,如果压力稍一放松,弹簧就会迅速弹升,银行股就会快速上涨。
综合上面所提到的,从前几年,我就认为银行股有价值,被严重低估,估值低的状态终究会得到修复。
顺便讲一下,有不少投资股票的人,觉得银行有啥好研究的,业务都是一样的,各家银行都是同质化的。
其实深入了解就知道,表面上看来银行是同质化的,但是,实际上各家银行也有差异化,各有特点。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做得好,被称为“零售之王”;
宁波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也做得好,被称为“小招行”;
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的资源,零售银行业务最近几年也做得不错;
兴业银行前些年同业业务做得好,被称为“同业之王”;
民生银行前些年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做得比较猛,现在资产质量一般;
建设银行存款占比高,成本低,在流动性收紧的时候,会有负债优势。
就上面这段短短的常识,对于懂的人来讲,价值几百万。
当然了,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不懂不投,必须是懂的人。
上一篇:欧洲央行2020年利润下降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银行股,有机会!”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