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 赵驰)2月26日晚,苏宁易购(002024)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00%,其中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5%。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的净亏损为39.12亿元,同比下降139.75%。
报告期内,公司2020年商品销售规模为4163.15亿元,同比增长9.92%,其中线上平台商品销售规模2,903.35亿元,同比增长21.60%,线上销售规模占比近70%。
据公告,报告期内若不考虑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股份支付费用、公司投资并购业务带来的资产折旧与摊销、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对应的所得税影响,则2020年公司经调整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42.30亿元,同期亏损44.82亿元。
事实上,苏宁易购已经连续6年扣非亏损。不过,苏宁易购此前还能通过售卖资产来增厚利润修饰财报。但直至25日两则公告之后,彻底将苏宁易购推向旋涡之中。2月25日早间,深交所发布公告称,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公司股票于2021年2月25日开市起临时停牌。随后,苏宁易购针对此事发布公告回应称,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筹划转让20%-25%的股份,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
一时间,苏宁易购控制权变更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外界猜测买家的同时,苏宁的债务危机以及其主营业务长期不盈利的问题也被无限放大。在外界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几年快速的扩张是苏宁面临困境的原因。
翻阅苏宁的收购名单,领域涉及甚广。从万达百货到家乐福中国,再从国际米兰到原江苏舜天(600287)……凭借这些收购,也让苏宁从一家家电连锁企业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一边是高调买买买,另一边的主营业务却陷入低迷。苏宁也因此频繁受到外界的质疑。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苏宁业务扩张更多是围绕在前端,包括通过并购的方式或是新创建的方式,比如说进入了一些新的业态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试错、探索的过程,甚至有很多业务在短期显现不出它的业绩。苏宁作为一个平台化的企业,运营多种零售业态存在非常大的挑战。在此时,苏宁自然要做出权衡、做出取舍。”
身陷债务危机的苏宁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此前在苏宁30周年庆典礼上,张近东已明确表示未来十年聚焦零售主业。一方面,收缩非零售核心且亏损严重的业务;一方面,把长板做长,扩大优势利润板块,提升经营效益。
据了解,包括PP体育以及苏宁旗下的足球俱乐部都在加速调整中。1月29日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显示,将对天天快递承接的低价值、高亏损的外部业务单量进行快速调整。
尽管苏宁正处于旋涡之中,但仍有不少收获。据苏宁易购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苏宁易购公司开放平台非电器品类商户占比提升至86.81%。四季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达到52%,其中12月苏宁易购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68%。2020年由门店推客带来的线上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45.70%;2020年到家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139%。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易购去年11月推出的云网万店,在成立当月便获得了深创投领投的60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业务涵盖了苏宁易购开放平台、零售云、B2B等核心业务。按照苏宁对其的规划,云网万店未来的核心是要做好科技赋能和电商能力输出,重点聚焦面向B端和C端两方面的服务能力。全面对标头部互联网零售平台,对线上业务进行整合并引入战略投资,计划加大员工股权激励,探讨独立上市。四季度,云网万店平台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3.67%。
在文志宏看来,过去十年,苏宁是互联网化输入。未来的十年,苏宁将会走向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从目前苏宁的调整来看,未来会更多地强化平台化赋能,不仅仅局限于零售消费互联网,而是涉及到整个产业互联网。从前端到中间的物流供应链环节,再到上游的生产环节,全链条的赋能会是苏宁的重心。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42.76亿股,占流通A股54.9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00元,股价与成本持平。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苏宁变局下的危与机”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