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刘灿邦
3月3日盘中,光伏龙头通威股份(600438)一度跌停,收盘下跌7.98%。盘后数据显示,沪股通买入7.61亿元并卖出6.29亿元,一机构席位买入1.98亿元,三机构席位合计卖出17.12亿元。
3日下午,记者致电通威股份证券部,公司回应称,“公司经营层面是正常的,资本市场的波动主要是受短期情绪影响,公司也没办法左右,只能尽力去解答投资者的来访电话。”
去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16.8亿元,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3.04%和48.57%。今年1月不少光伏上市公司业绩大幅预增,但通威股份并不在其中。
针对市场担忧的是否存在减值情况,通威股份人士称,并不清楚投资者是怎么想的,但公司经营是完全正常的,“这可能是一个短期的情绪错杀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将硅料业务置于战略核心的保利协鑫加大了颗粒硅的扩产力度。保利协鑫大规模扩产颗粒硅是否影响到了市场对通威股份的预期?
对此,通威股份人士称,颗粒硅对公司没有影响。“硅料市场足够大,能够允许多种技术路线的存在,但我们觉得颗粒硅会少赚一些,因为它的成本原因,一直属于追赶者的角色。”
近期,硅料价格突破10万元/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纷纷提价,这一情况牵动了从业者的心。对于身处硅料、电池两个环节的通威股份而言,硅料涨价的影响更为复杂。一方面,硅料涨价让通威股份直接受益;但另一方面,公司作为电池片龙头厂商,硅料的涨价带动了硅片价格提升,而硅片又是制造电池片的原料,公司电池片业务的采购成本上升。
上游的涨价压力很大程度上向下游进行传导,最难受的恐怕是组件厂商,若组件价格不变,其自身盈利必然受冲击;若组件涨价,电站客户或许很难接受,光伏需求短期有可能出现萎缩。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光伏行业前景向好,但对于终端电站而言,也不排除选择在产业链涨价的过程中减少新增装机,而等待产业链价格回归常态。
记者从业内反馈来看,现阶段光伏新增需求相对弱一些,也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
通威股份大跌之际,不少机构给予了关注。首创电新团队指出,负面信息不影响通威股份基本面向好的趋势,根据其测算,2021年按照硅料成交均价10万元/吨、硅片成本2.7元/片,电池0.8元/W进行预测,通威2021年净利润67亿;2022年净利润有望突破90亿元。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有加速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27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4.54亿股,占流通A股10.5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3.12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通威股份遭数机构抛售 产业链涨价或延缓终端需求”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