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老基建解决了建筑和人的链接,新基建则解决了建筑与城市数据的链接、交互和处理。建筑业正在经历创新驱动,新基建将会给建筑业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空间。建筑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正在改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推动建筑产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
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速度的协调
今年,徐征将目光聚焦于基建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对于新基建,上海建工(600170)一方面积极参与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等,另一方面布局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比如市政、环保、医疗、能源、水利、交通等项目与建筑工业联网的结合。”徐征说,“同时,我们依旧关注传统基建领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依然在加速发展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好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速度的协调,不光是追求规模速度的发展,更要取得更高的效率、更优的结构、更为可持续的发展。“就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发展模式的转型,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根本、是基础。靠科技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徐征说。
将每一个业务板块做到极致
“在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建工将继续走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地扎实积累。”徐征表示,未来上海建工将继续加大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构建完备的绿色建筑与建造技术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融合,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平台,引领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技术发展。
“将每一个业务板块做到极致,是上海建工业务发展的共同特点。”徐征表示,在上海建工“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六大新兴业务,体现了公司对于这些新兴业务的看好与重视,希望能够通过技术研发、市场导入等方式,实现公司新兴业务领域的稳步增长。同时希望能在包括数据中心、通信设施等的智慧城市,包括高速磁浮、通用机场等的新兴交通设施,包括钍基熔盐堆核能、风能、太阳能工程设施等的新型能源设施等领域开展更进一步的拓展。
“上海建工依旧强调建造业务,建造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是公司最大的优势。对于上海建工来说,新兴业务与主营业务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不会因为重视了新兴业务而对我们的建造能力产生牵制。另外,上海建工要发展其他相关的延伸业务,建造业务就是公司最大的人才库。建筑行业的人才复合性非常强,未来很多新业务的人才可以从这个人才库挖掘。”徐征说。
徐征表示,上海建工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以服务为引领,提升公司产业链每个环节的价值,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通过全产业链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加快建设绿色化基础设施
徐征表示,“基建行业企业尽快制定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基础设施策划、设计、建造、运维、更新过程中的绿色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和生态修复,共同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挑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目前基建行业发展现状,他建议,一是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基建企业加强绿色建造技术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绿色基建产业链,提升一体化集成实施能力,研发绿色基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基建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并在全行业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二是加大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固废处理、城市河道等环保工程建设投入规模。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统筹考虑城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矿山、农耕用地生态修复,加大乡村河道生态化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通过生态廊道联通城乡,发挥生态修复、生态景观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在绿色化赋能下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优路径’。”徐征强调。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62.03万股,占流通A股0.06%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99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全国人大代表徐征在参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加速推动建筑产业转型 加快建设绿色化基础设施”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