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薛瑾
3月26日,中信银行(601998)召开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公司管理层透露,中信银行资产质量的管控能力在提升,资产质量风险已经见底。2021年将围绕提升资产质量,做好“控新清旧”“两治两挖”等工作。
不良贷款率下降
截至2020年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34.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35亿元,增长11.09%;不良贷款率为1.6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0.46%,较上年末下降3.90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原因,中信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部分公司客户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营停滞,还款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此外,银行充分暴露风险,将部分逾期60天以上贷款降级不良,将大额风险客户主动降级不良。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表示,2020年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64%,为近5年来最低。“这一成绩是在将信用卡和个贷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降为不良的情况下取得的,殊为不易”。
此外,2020年中信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1408.46亿元,较上年增长5.27%。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该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拨备覆盖率为171.68%,较上年末下降3.5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82%,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管理层表示,整体来看,资产质量管控有效。
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不良”各项指标已经呈现好转态势。其中不良贷款“量增率降”,逾期贷款“量率双降”,逾期贷款率为近7年来最低;在风险分类更为严格的基础上,逾期90天以上和60天以上的贷款比率在下降。
多举措提升资产质量
胡罡称,中信银行资产质量的管控能力在提升,资产质量风险已经见底,今年开始“轻装”上阵,回归较好水平,风险成本将逐年大幅下降。2021年,中信银行将围绕提升资产质量,着力抓好“控新清旧”;强化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和考核政策“五策合一”,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制度供给能力、数字化风控能力以及资本市场业务风控能力;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胡罡透露,中信银行还将进行“两治两挖”。“两治”包括治对公授信集中度的“顽症”和治信用卡不良上升的“急症”。制定标准,采用“组合+单一客户”模式,运用区域和客户限额模型,实施集中度限额管理;通过分类施策、管住大户、考核引导,提升管理质效。加快模型迭代优化,严把客户准入标准,加强催收管理。“两挖”包括挖已核销资产的富矿和挖存量问题贷款的富矿。
“近年来中信银行优化处置策略,账销案存的资产抵押率较高、回收率较好,已核销资产回收金额大幅增长。目前中信银行已核销资产存量超过1200亿元,今年将继续加大清收力度,做好利润回补。”胡罡说,“针对存量问题贷款,由总行特殊资产经营中心牵头分行进行名单制管理,一户一策,通过引战、有效增信等多种措施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分类,减少拨备,回补利润。”
胡罡指出,总体判断之后,认为2021年呈现的资产指标应该是不良总体量、率都会比2020年下降。
● 短期趋势:该股进入多头行情中,股价短线上涨概率较大。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5.53亿股,占流通A股4.87%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37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但多数机构认为该股有长期投资价值。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中信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已经见底”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