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本报记者 舒娅疆 见习记者 蒙婷婷

  “从2020年度经营业绩的增长和已签订合同金额的增长均可看出公司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振芯科技(300101)董事长莫晓宇在4月14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如是说。

  年报显示,2020年度,振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2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1.05万元,同比增长1657.46%,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年度内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2.91亿元。

  集成电路和北斗终端及运营两大业务增幅明显

  自2003年成立至今已有近18年,振芯科技一直专注于“元器件―终端―系统―服务”的一体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公司主要产品及业务包括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终端关键元器件、北斗导航终端销售及运营服务、视频图像、安防监控等。2020年度,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振芯科技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6.44%;受益于行业订货增长及北斗全球系统组网等因素,振芯科技北斗终端及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60.3%。

  “2020年度,振芯科技最根本的变化是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莫晓宇在接受《证券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振芯科技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取得的良好进展,也对公司业务在市场拓展等方面大有助益。

  值得一提的是,振芯科技2020年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自主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7.4%。其中研发费用7966.41万元,同比增长35.87%。据悉,在核心器件方面,公司开展元器件及模块项目106项,重点技术方向包括高速接口、转换器、硅基多功能MMIC、北斗三号等。同时,公司开展卫星应用方面的科研项目共计85项,重点技术方向包括北斗三号基带芯片、北斗三号终端等。此外,公司在视频图像方面围绕光、机、电技术共开展研发项目25项。报告期内,振芯科技在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视频图像等领域新申报发明专利27项,新增获得10项授权发明专利。

  “作为科技研发自主创新企业,振芯科技专注于科技研发、用心干好实事,2020年度交出了一份较好的成绩单,既保障了投资者、企业员工等相关方的切实利益,同时还在国家的一些重点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振芯科技独立董事吴越在会上表示,在接下来的履职期间,将在自身专业领域继续为公司的经营决策建言献策。

  拟募资1.85亿元研发北斗三号多功能核心芯片

  记者注意到,此次年度股东大会还审议了《关于公司2021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议案》及相关议案。振芯科技拟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85亿元,用于北斗三号多功能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振芯科技表示,随着北斗组网成功,北斗系统实现全球覆盖,新的应用场景和广阔需求带来千亿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北斗系统升级催生产品技术创新,核心芯片的性能指标成为决定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项目成功实施后,加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应对下游需求变化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提及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规划,莫晓宇表示:“在北斗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公司会持续发力北斗终端及运营业务,并将其打造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但更多的还是会聚焦集成电路核心芯片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向上下游拓展延伸。”

  (编辑 白宝玉)



 

振芯科技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4-16)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00亿股,占流通A股36.15%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68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紧抓集成电路和北斗行业发展机遇 振芯科技2020年营收净利双创历史新高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