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今年1月30日至4月15日,不到三个月时间,搜于特(002503)年报业绩两度向下修正。1月30日,公司首次将2020年年报业绩向下修正,受此影响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4月15日,公司再次向下修正业绩,15日当天股价又被砸至跌停。

  股民质疑公司业绩变脸

  关于搜于特业绩的第一次“变脸”要追溯到去年三季报。搜于特2020年三季报中预计,公司全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期,搜于特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而今,搜于特却发生变脸。对此,有股民提出了质疑:“2020年10月,公司为什么要急着预告业绩只亏损5000万元至盈利5000万元呢?是配合大股东减持股票吗?”

  由于这个问题十分敏感,搜于特释疑道:“公司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时,并无大力度降价促销的计划及政策,因此公司当时根据二、三季度的经营情况预测了2020年度业绩,不存在配合大股东减持股票的情况。”

  二级市场上,1月30日,搜于特第一次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股价连续两日跌停。对此,联合资信关注到,搜于特发布下修业绩预告,2020年预亏7.8亿元-9.8亿元。针对上述事项,联合资信立刻与搜于特取得联系,并希望与搜于特持续保持沟通,以便全面分析并及时揭示相关事项可能对搜于特及上述债券信用水平带来的影响。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品牌服饰业务及供应链管理业务销售下滑,造成公司库存积压大,资金回笼慢,为了清理库存、缓解公司资金压力,公司2020年11月、12月主要对品牌服饰业务库存大力度降价促销导致亏损。”搜于特首次解释向下修正业绩的原因,以及公司根据库存商品的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不足三个月 业绩再度“变脸”

  未曾想到的是,2021年4月份,搜于特2020年年报又迎来了第二次“变脸”。

  搜于特4月14日晚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暨业绩修正公告,将2020年预计亏损从7.8亿元至9.8亿元修正为亏损14.64亿元。搜于特对此表示,公司2020年年底降价促销措施原执行时间短,2021年春节后即恢复原有销售政策,并按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2.8亿元。为了缓解公司库存压力,减少资金占用,快速回笼资金,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对公司库存存货进行促销,经初步预计需补提存货跌价准备4.4亿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共计7.2亿元。

  此外,搜于特重新对口罩生产线及熔喷布生产线等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对口罩生产线及熔喷布生产线等设备补提4044万元减值准备。

  面对搜于特业绩两度变脸、市场前后砸出三个跌停板,有投资者向公司提问道:“公司目前现金流状况恢复得如何,清库存活动在2021春节后是否继续?3月份利润是否有所恢复,能否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不要一次又一次修正业绩,给资本市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2021年能否有把握利润回正?”

  对此搜于特未做正面回复,仅表示:“公司的经营情况请查阅相关定期报告。”需要提及的是,公司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搜于特预计一季度亏损2亿元到2.5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0.74亿元。

  目前,年报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上市公司业绩修正的情况频现。对此,一市场人士表示:“市场在尽最大努力寻求业绩确定性上的支撑,但从信息传播效率以及组合调整可行性角度,我们建议尽量从基本面角度出发,以企业中期发展趋势为主要判断基准。尤其要关注部分公司外延整合不及预期,业绩不达预期、生产经营质量规范性等风险。” 记者 张曌



 

搜于特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4-16)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有加速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287.35万股,占流通A股0.9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80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不足三月业绩两度“变脸” 搜于特年报下修屡屡引发跌停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