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摩托车领域叱咤风云的重庆力帆,转型汽车领域后每况愈下,经历破产重组后更名为力帆科技(60177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关键资产被吉利集团并购重整的结局。
这似乎验证了一个关于企业转型困局的论断:不转等死、转了找死。
实际上,力帆的失利与转型无关,真正导致力帆走向破产重整的是企业在创新、品质、诚信等方面的顽疾。
创新发展方面的不足,是导致力帆败局的关键所在。力帆在汽车领域的运营从模仿起步,又止于模仿。从模仿宝马MINI车型推出力帆320,到模仿宝马3系推出力帆620,再到模仿丰田汉兰达推出力帆X80……力帆在“山寨”的路上乐此不疲。其实,力帆也搞研发,但其研发总体上都停留在低水平仿制层面,其发布的每一款车型都或多或少呈现出模仿的痕迹,缺乏高质量的汽车发明专利。
从力帆年报不难看出,公司近几年研发投入金额并不少,2016年研发支出为9.65亿元,2019年研发费用为3.98亿元,研发强度也不低,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与汽车有关的发明专利并不多。正是由于其研发上的短板,面对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力帆汽车并没有展现出核心竞争力。
品质不合格问题大量存在,加速了力帆汽车的衰落。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是质量问题投诉重点所在,车辆无法启动、突然熄火、刹车失灵、无法换挡、ABS泵故障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多次发生“掉轮”事件。力帆乘用车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更是存在电池严重衰减、设计缺陷等质量问题,这给盼达用车造成巨大损失,致使盼达用车向力帆乘用车公司提出了共计7.98亿元的索赔。汽车质量低下,屡屡被查被罚,力帆又未能及时做出改善,最终逐渐失去用户和市场。
失信是压垮力帆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力帆乘用车公司涉及“骗补”1.14亿元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财政部处理决定显示,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不予补助,并且取消了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此外,供应商与经销商多次因为力帆乘用车公司不能守信履约而上门维权。失信或许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但必定会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埋下祸根。在多方失信的影响下,力帆股份只得吞下市场渠道萎缩、用户需求下滑、企业经营业绩恶化的苦果。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切艰难困苦皆已成往事。在破产重整后,力帆科技或将迎来根本性的转变。日前,力帆科技首款换电新车型80v已完成量产下线。
力帆转型失败的经验教训不应被遗忘。对市场萎缩的企业而言,转型生产其他产品,是摆脱困局谋求新发展的选择之一。企业家在做转型决策时,也要深刻思考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必须弄清市场需求萎缩的根本原因,究竟是因为消费升级或消费替代导致需求减少,还是因为企业自身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而失去市场。只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变革措施,实现真正转型。
(作者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2.90亿股,占流通A股57.3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52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上一篇:WPS何以逆势翻盘
下一篇:智慧医疗乘“云”而上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假调整”不如“真转型”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