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长安汽车(000625)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集团1-8月销量突破150万辆,同比增长32.5%;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1―8月销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38.5%;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1―8月销量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49.5%。在长安汽车的整体销量表现中,自主品牌仍为销量主力。
就在前两日的9月6日,长安汽车另一款自主车型,第二代CS55PLUS宣布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市场指导价10.69万元―12.19万元。作为50万新青年的“UP之选”,第二代CS55PLUS自8月5日开启预售以来订单已达21107辆,一个月就突破两万辆。
而早在2017年,第一代CS55上市时,仅用半年的时间,销量就突破了10万辆。 CS55的面世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叶沛的介绍,长安汽车通过对超过50万车主进行深入洞察,发现用户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更独特的视角,更青睐于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对90、00后为代表的新青年们而言,汽车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还要满足他们对更科技、更时尚的个性主张和情感表达。基于对新青年消费群体需求的敏锐洞察,长安汽车推出了第二代CS55PLUS。
第二代CS55PLUS前脸采用宽体式设计,左右贯穿的设计手法拉伸车体的宽度,带来视觉延伸效果,还采用光影渐进式格栅、星环日间行车灯和远近光一体式LED大灯;其超连续车身型面,加强车身立体感;尾部搭配星环尾翼设计,前卫且充满科技感。
新车还采用超连续分体式双屏设计,搭配最大12.3英寸整块高清屏幕(部分搭载),配合10.25英寸液晶仪表显示屏,双屏联动实现多维度信息交互。另有悬浮式中控台和机翼式按键面板,兼具科技前卫感和便捷实用功能。
智能化方面,车辆还配备了长安汽车最先进的IMS智能交互系统,这套系统支持人脸识别、手势控制、疲劳检测预警等多种功能。该车还实现智能远程控制,通过In call手机APP可远程开启车窗、空调,实现蓝牙钥匙分享功能及“千里眼”安全巡视功能,随时远程共享用车及调用车内外摄像头,远程拍照获取车内/实时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CS55PLUS搭载的蓝鲸新一代NE1.5T高动力组合,兼顾了动力性能与高效燃油经济性。蓝鲸新一代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最大功率额定功率138kW,净功率提升8%,整机怠速声压级低至58.9dB(A),新车同时搭配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综合传递效率高达94.3%。
据叶沛介绍,蓝鲸动力平台是长安汽车集全球资源,基于模块化顶层设计,历时4年打造的全新动力平台,完成了多达300余项系统级、2000余项零部件级试验验证, 针对发动机的新技术、新工艺额外增加30余项验证试验,整机台架可靠性累计运行时长超过2.5万小时,整车道路耐久累计里程超过140万公里。
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无论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长安汽车一直是多点布局且均有不错的销量表现,但长安汽车的销量主力一直是自主品牌中的长安序列。
今年1―6月,长安自主品牌汽车的累计销量达96.6辆,同比增长53.5%;而长安序列突破65万辆,占到了自主品牌车型销量的67%,同时占据整个长安汽车集团总销量的50%以上,同比增幅高达68.3%。而长安CS55系列同样销量表现不俗, 1―6月累计销售60415辆,月均销量突破万辆大关,同比增长46%。
作为一款拥有年轻基因的车型,长安的CS系列在未来还将继续助力长安汽车实现销量增长,可以预见,随着第二代CS55PLUS的加入,该系列的销量还将有新的突破。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44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5.55亿股,占流通A股61.15%
综合诊断:长安汽车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9.93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一封「请辞函」周四 (18日) 在网络上走红,信中提及已故娃哈哈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辞任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集团经营管理。宗馥莉突然请辞除激起集团第二代接班背后的千层外,也将内部矛盾曝光。...
本文“聚焦“新青年” 长安汽车第二代CS55PLUS上市”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