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中国核电(601985)(601985.SH)“买入”评级,目标价9.4元,预计2021-23年营收分别为629.57/699.59/740.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4%/11.1%/5.9%,净利润分别为76.98/98.5/111.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4%/28%/12.7%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21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归母净利润65.07亿元,同比增长29.73%。单三季度实现营收163.48亿元,同比增长16.68%;实现归母净利润20.33亿元,同比增长3.92%。

  该行判断公司三季度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由于:1)田湾核电6号机组投产于2021年6月导致折旧增加;2)田湾核电5号机组于2020年9月投产,三季度确认该机组首次大修费用。该行认为上述因素为短期因素,不改公司核电+风光双轮驱动带来得长期成长性。

  安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收购中核汇能积极布局新能源:

  中核汇能为集团旗下主要的新能源发展平台,公司于2021年1月向公司控股股东收购中核汇能100%的股权,获得大量风光资产注入,公司新能源装机量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在运新能源装机603.69万千瓦(其中包括风电197.39万千瓦和光伏406.304万千瓦)以及在建项目109万千瓦(包括风电15万千瓦和光伏94万千瓦)。

  从发电量来看,前三季度公司风光累计实现发电量70.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01%。作为国内核电龙头,公司拓展新能源板块具备较大优势:

  1)公司地位明确,为集团旗下唯一新能源上市平台:确定收购中核汇能后,母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确定公司为集团旗下唯一新能源运营平台地位。

  2)新能源发展规划清晰,装机规模有望持续放量:据公司“十四五”规划,预计到2025年底前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在“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的大幅增长将为公司业绩增长起到较好的弥补作用,保障公司在2022-2023年新投产核电机组较少的阶段业绩稳步向上。

  3)高现金流水平为新能源高速投产奠定基础:新能源发电投资规模大,需要强大资金实力支撑,公司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水平不断提升,到2020年已达311.2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到279.81亿元,优异的现金流水平有望支撑“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密集投产。

  核电审批回常,看好公司核电板块未来十年成长潜力:

  继2017、2018年核电审批暂停后,2019年9月国务院重启并一次性批复四台核电机组,未来在风光大规模投产背景下,核电作为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火电的基础负荷能源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有望迎来审批常态化。

  公司核电项目逐步投产,2021年为核电项目投产大年,将有三台机组投产,其中福清5号及田湾6号机组已于上半年投产,福清6号机组有望于今年年底投产,三台机组投产后公司新增核电装机344万千瓦,较去年年底装机同比增长16%。

  同时,公司目前在建的漳州一期两台机组有望于“十四五”期间投产,随着核电项目审批实现常态化,未来公司核电项目投产进度有望保持稳定,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随着核电项目审批回常,公司未来核电装机将稳步投产。2021年的三台核电机组投产叠加中核汇能新能源资产注入将助力公司装机实现大幅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风险提示:政策推动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安全生产风险。



 

中国核电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10-29)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0.21亿股,占流通A股11.84%

综合诊断:中国核电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07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安信证券:首予中国核电“买入”评级 目标价9.4元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