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司法部在官网上发布消息称,格力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延迟起诉协议(DPA)。根据DPA的条款,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同意接受总额为9100万美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并同意向因公司有缺陷的除湿机而引起火灾的任何未获赔偿的受害者提供赔偿。
根据法庭文件,珠海格力、香港格力和格力在美国的子公司知道他们的除湿机有缺陷,不符合适用的安全标准,可能会起火,但这些公司几个月来没有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报告这一信息。在消费者对火灾及其造成的伤害的投诉不断增加后,这些公司才报告并召回了这些除湿机。
格力紧急回应:
不会对本年度业绩造成影响
格力电器(000651)官方微信公众号10月31日早间发布声明称,公司近期与美国司法部消费者保护处、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统称DOJ)达成协议,协议涉及的产品为公司2005年至2012年期间生产的出口北美除湿机。
公司于2012年收到事故投诉,于2013年6月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简称CPSC)申报。由于申报不及时,2016年公司和CPSC达成民事和解,支付1545万美元。
2017年,DOJ就此同一事件要求公司承担责任。经过多轮谈判,近期公司和DOJ达成协议,支付7575万美元。如公司遵守协议约定,DOJ将在三年期结束后终结案件。
以上协议涉及的问题均发生在8年前,2013年以后未再出现同类问题。协议涉及金额已全部计提,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及本年度业绩造成影响。
第三季度营收净利下滑
格力股价创年内新低
10月28日,格力电器股价报收36.5元/股,再创两年内新低。29日股价略有回升,收盘报36.65元/股。截至目前,格力股价年内跌幅达38%,市值自高位蒸发1800亿元。
股价的表现与格力电器第三季度业绩有直接关系。10月26日,格力电器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21%。不过,单从第三季度来看,格力电器营收和净利双双出现下滑,其中营收下滑16.5%,净利润下滑15.66%。
从以往的营收数据来看,每年第三季度一般为旺季,所创营收一般为该年最高。同时夏季炎热导致空调高需求、618购物节等因素均能带动公司营收。然而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却环比下降超过100亿元,出现“旺季不旺”现象。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格力电器存货已达396.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2%,与今年初相比增加42%;长期借款由去年同期的15.7亿元猛增至88.4亿元,而应付票据一项也由年初的214.27亿元猛增至408.16亿元。
西南证券指出,空调行业内销增速放缓,或为格力电器第三季度业绩下滑重要原因。产业在线数据显示,今年1-9月,空调内销同比增长8%,相较2019年同期下降9%。外销方面,1-9月出口同比增长13%。今年前三季度,空调行业内销缓慢恢复,外销表现较好。而格力作为行业龙头,内销占比较大,受到终端需求恢复缓慢以及自身渠道改革的影响,三季度公司业绩出现下滑。
需求端增速放缓同时带来了存货挤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格力存货持续上升,达到396.7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8.79亿元增加了42.31%。在家电行业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趋势下,通过渠道改革去库存成为格力在谋求多元化转型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格力电器截至三季报股东户数超过88万户,比半年报增长17万多户,比去年底暴增40多万户。
就连QFII资金耶鲁大学都逆势买入,以1701万股的持仓成为格力电器前十大流通股东。
与此同时,坚守多年的中央汇金资产管理公司在今年三季度减持4443.5万股。“北上资金”也减持近2亿股,在十大股东名单中退至第二位。
此消息一出,对于持有该股的88万股东来说,这个周末,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周末。在吧里,持有格力电器的股民们已经炸锅了。
● 短期趋势:短期行情可能回暖,可适量买进股票,作短线反弹行情。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3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8.15亿股,占流通A股47.16%
综合诊断:格力电器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6.42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在美国被罚近6亿,股民炸锅!刚刚,格力电器紧急回应”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