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华夏时报记者傅碧霄北京报道

  随着翠微股份(603123)(603123.SH)三季报和前三季度经营数据的发布,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也随之浮出水面。

  前三季度,翠微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暴增743.59%,主要原因为收购海科融通,合并日后少数股东权益减少,该部分权益份额全部纳入归母权益。

  不过,翠微股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99%,为17.16亿元,营业成本为13.69亿元,也下降了25.5%。《华夏时报》记者于11月4日致电翠微股份进行采访,对方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三方支付业务即指海科融通业务,但关于该业务营收下降的原因,截至发稿,尚未给出回复。

  营业收入下降

  今年上半年,翠微股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营业收入也有所下降。

  翠微股份2021半年报显示,第三方支付营业收入为11.28亿元,营业成本为9.14亿元,这两项分别同比下降21.4%和26.64%,毛利率为18.97%,比上年增加5.7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翠微股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毛利率为20.24%。

  去年,翠微股份完成了对海科融通98.2975%股权的收购,其中股份支付比例为70%,现金支付比例为30%。交易作价19.45亿元,按此计算,海科融通的整体估值约20亿元。

  交易前,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海科融通35.0039%股权,为海科融通控股股东。海科融通的间接控制方为海淀国资中心,实际控制人为海淀区国资委。

  根据《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本次交易的全体交易对方承诺海科融通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08亿元、2.4亿元。

  2020年,海科融通净利润为1.84亿元,已实现业绩承诺。不过,去年海科融通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在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0.79%,营业收入为28.41亿元,同比下降5.32%。

  翠微股份2020年报还显示,2020年,海科融通银行卡收单交易金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去年年底,海科融通总资产为15.64亿元,净资产为9.69亿元。

  商业+支付

  翠微股份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收购海科融通之后,形成了“商业+第三方支付”的双主业格局。与海科融通的协同发展,也是翠微股份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注册资本达2.558亿元。2011年,海科融通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1年12月21日。

  除收单业务外,海科融通还向市场投放SaaS产品,面向中小银行输出支付系统解决方案等。海科融通也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定运营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进行系统对接,推进数字人民币受理的系统建设。

  在海外业务方面,海科融通与美国运通建立了合作,支持运通人民币卡和外卡收单。通过与芝加哥银行的合作,海科融通拿到银联国际美国地区收单资质。不过,翠微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报告显示,其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国内商户。

  根据中联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海科融通收益法评估预测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8亿元、2.4亿元、2.4亿元。海科融通能否完成今年的业绩承诺,能否扭转营业收入下降的趋势,还有待第四季度数据的发布。

  责任编辑:孟俊莲主编:冉学东



 

翠微股份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11-08)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3.83亿股,占流通A股66.53%

综合诊断:翠微股份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45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相关阅读
  •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经指数4连跌,失守4万关口,80%以上股票下跌

    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2024-07-23 21:59:30

本文海科融通前三季度营收17亿下降20%,今年能否完成业绩承诺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