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近几年,货币基金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的火热,由于货币基金风险小,流动性强,且收益比银行存款要高一点,具有“准储蓄”的特征,因此货币基金成为风险厌恶者的首选理财产品之一。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货币基金将迎来一个强劲的对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据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11月26日富国、南方、鹏华、华富、中航、惠升基金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获批。 货币基金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区别。 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投资将限定为货币市场工具。具体包括期限在一年期以内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央票、同业存单等资产,投资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的,要求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从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来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将介于货币型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 货币基金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收益率差距。 从投资方向看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货币基金并无太大的区别。博时基金经理表示,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估值方式不同,货币基金以成本法估值,基金公司需计提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流动性风险,存单基金以市价法估值,因此存在净值波动;且资产久期也不同,货币基金组合久期在180天以内甚至更短,存单基金是一年以内,因此,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静态到期收益率高于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在2-2.5%,同业存单AAA指数基金的收益率比货币基金高30%问题不大。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第一、原本把钱存在货币基金的用户,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风险与货币基金相差无几,那肯定是选择收益率更高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第二、风险厌恶投资者、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有望成为风险厌恶者除货币基金、银行存款后的第三理财选择。 第三、投资机构,投资机构需要预留一定的资金应对客户赎回,对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正好满足所有的要求。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发行丰富低风险基金产品的品类,与货币基金的客户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对货币基金的冲击影响尚未可知,给与了用户多一种的选择。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 四个指数基金的冷知识 你都知道吗?

    四个指数基金的冷知识 你都知道吗?

    四个指数基金的冷知识 你都知道吗?股神巴菲特曾说:“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过去35年最能帮投资者赚钱的工具”。指数型基金的优势较多,比如管理费低廉、运作透明、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小……但是,你以为指数基金...

    2023-04-26 14:39:36
  • TMT助力基金业绩大涨 后市走向机构现分歧

    TMT助力基金业绩大涨 后市走向机构现分歧

    TMT助力基金业绩大涨 后市走向机构现分歧今年以来,以AI(人工智能)为主力前锋的TMT板块(计算机、通信、传媒、电子)热度居高不下。各路资金涌入市场,抢占先机争取“分一杯羹”。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全方...

    2023-04-28 10:39:16
  • 2023.4.28 今日要闻

    2023.4.28 今日要闻

    2023.4.28 今日要闻1、央视新闻:美国媒体关于“拜登政府将限制对华投资”的密集性报道引起了中国商务部的关注。在4月27日下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对媒体的相关提问进行回应时...

    2023-04-28 10:39:20
  • 国泰君安:四维度精准量化外资风险偏好 看好港股二季度做多机会

    国泰君安:四维度精准量化外资风险偏好 看好港股二季度做多机会

    国泰君安:四维度精准量化外资风险偏好 看好港股二季度做多机会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曾提出从三个维度构建外资对港股的风险厌恶指数,用以衡量当前港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1)中国主权债的信用违约互换利差,用以反映...

    2023-04-26 10:39:29
  • 2023.4.26 今日要闻

    2023.4.26 今日要闻

    2023.4.26 今日要闻1、新华社: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这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

    2023-04-26 10:39:31

本文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获批 货币基金迎来强劲对手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