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两市全天横盘整理,截至收盘,上指跌 0.09%报 3573.84,深指跌 0.19%报 14765.56。板块方面,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汽车涨幅居前,计算机、传媒、通信跌幅居前。两市成交额为11533.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长0.59%。沪股通净买入39.48亿元,深股通净卖出9.27 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0.21 亿元。
水泥制造概念全天表现良好,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天山股份等龙头个股均大幅收涨。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水泥制造板块。
近期受成本价格走低、下游需求转淡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水泥价格出现普降。东北地区跌幅居前,辽宁等地水泥价格日跌幅达 100 元/吨, 出厂价也跌到 450 元/吨上下。南方地区水泥价格仍位于高位,广东部分地区报价维持在 660 元/吨-700 元/吨之间。
上游的煤炭、电力价格在国家“保供稳价”政策干预下已明显回落,水泥行业成本端压力有所降低;下游需求方面,基建投资有望回暖形成一定提振,然而房地产信贷政策虽或将边际趋松,但在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中,企业再投资意愿相对较低,避险情绪浓重,综合来看,需求端或仍将偏弱,水泥板块盈利改善拐点或仍未至。
作为高能耗行业之一,水泥限产政策仍将延续,行业产能持续收缩为大概率事件,结构性调整中行业竞争或将加剧,不确定性相对较高。除了业绩方面的考量外,我们还要持续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控力度,以及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体信号的释放。
2020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整个建材行业比重达 83%,是排放量最大的子行业,减排压力大。22 年有望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参考前期试点经验,配额计算方法可能以基准线法为主(实际产量*行业排放基准值*减排因 子),意味着产能利用率高/排放更低的企业竞争优势更大,小企业被迫减产或购买碳汇,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吨左右,而海外碳配额价格已高达50-60欧元/吨,且碳配额逐年收紧,小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或将加快出清,利好龙头份额提升,且区域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提升价格传导能力,价格中枢有望继续上移。
总的来说,未来水泥行业关注点将聚焦于“双控”“双碳”目标下行业供给端改变带来的机会:a)政策要求 2025年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未来行业2500T/D及以下规模产能有望陆续退出,总产能将收缩8.6%以上。b)水泥行业或于2021年纳入碳交易,碳税+减排改造加剧小企业成本压力,龙头竞争优势凸显,有望通过兼并收购进一步扩张,话语权增强,价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
随着地产融资环境改善,22年上半年需求端可能有明显好转,2021年水泥价格以高位结尾有望带来2022年整体价格中枢抬升,同时叠加煤炭价格下降,水泥企业盈利能力有望维持高位。我们可以逢低关注低估值的水泥建材板块。
标的选择主要从几方面考虑:(1)中期 EPS 复合增速更快的标的超额收益更为显著。关注如华新水泥(中期骨料、混凝土等产业链延伸增量大,海外扩张有亮点);
(2)水泥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控产量是实现碳达峰的核心手段,我们认为中长期产业政策导向将强化错峰生产和产能臵换等供给约束措施,有利于产能严重过剩区 域和输出型区域产能利用率和盈利中枢提升,叠加市场整合,可关注宁夏建材、冀东水泥等北方水泥标的;
(3)龙头水泥企业的现金流与高分红价值凸显,以及中长期产业链延伸、海外布局以及潜在整合能力值得重视,以海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布局新能源领域不仅有望获得中长期超额收益,同时或将推动高现金流的水泥核心资产价值重估,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万年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