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正懿 ○编辑 邱江
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备受争议的“买椟还珠”交易戛然而止――面对交易所的重组问询函,永和智控(002795)最终知难而退。12月20日,公司股价大跌7.58%。
在多次延期“答题”后,永和智控终究未能“交卷”。公司12月19日晚间公告称,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历时较长,且涉及的评估报告、审计报告有效期即将到期,到期后需重新确定审计、评估基准日,重新进行审计、评估工作将导致本次交易的核心条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解除相关协议。
根据永和智控11月2日披露的方案,公司拟作价5.3亿元出售永和科技100%股权,接盘方为上市公司原实控人应雪青旗下的制霸科技。记者追踪发现,永和科技旗下资产系上市公司IPO核心业务,为上市公司主要业绩来源,这种“买椟还珠”式交易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备受争议(详见本报11月4日刊发的《永和智控5.3亿元出售IPO资产 新东家“买椟还珠”?》)。之后,交易所下发重组问询函,盘问公司一连串资本运作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直接发问“是否实质上构成‘清壳式’重组”。对此,本报于11月12日刊发了《永和智控新主“买椟还珠” 交易所质问是否构成“清壳式”重组》一文。
“对于上市公司空壳化,监管的反对态度一直很明确。何况,公司这次剥离的是核心盈利资产。”投行人士评价说,这个案例进一步表明,上市公司“玩壳”被抑制。
资产剥离受挫后,永和智控的“腾笼换鸟”计划陷入困境。目前,上市公司实控人曹德莅及其一致行动人杨缨丽、余娅群合计持有永和智控25.74%的股份,原实控人应雪青、陈先云夫妇合计持有上市公司14.38%的股份。耐人寻味的是,曹德莅高价入主后,上市公司的核心盈利资产永和科技由应雪青实际经营管理。
“新实控人专注布局大健康,原实控人掌管原有核心业务,这种分而治之本身说明了当时的利益安排。但如今资产剥离无法实现,当初的目标未能达成,后续运作可能存在一些障碍。”前述投行人士称。
现状是,由子公司永和科技整合的流体智控业务,近年来每年持续带来6000多万元净利润,跨界的医疗业务业绩则持续大幅亏损,过频的开支导致公司负债率陡升。截至今年三季报,永和智控的资产负债率达46%,为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新任实控人曹德莅资金面承压,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全部被质押,又没有优质资产注入。
尽管转型乏力资金紧张,永和智控仍在“做加法”。在重组终止的同时,永和智控宣布,子公司成都永和成拟斥资2675.68万元收购西安医科肿瘤医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医科”)37.2139%股权,交易完成后,成都永和成将合计持有西安医科57%的股权,实现业务并表。
公告显示,西安医科2020年及2021年1月至7月营收分别为2.6万元、11.63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628.7万元、726万元,预测2023年开始实现盈利。本次交易对价的增值率为101.73%。显然,从短期看,本次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而言又是“负”贡献。另据公告,12月1日,成都永和成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凉山高新肿瘤医院有限公司7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3150万元。
截至目前,永和智控已收购了达州医科肿瘤医院、昆明医科肿瘤医院、凉山高新肿瘤医院及西安医科。公司称,将稳步做大肿瘤精准放射治疗连锁型专科医院市场规模,搭建全国范围内的肿瘤医疗服务网。
●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
● 中期趋势:已发现中线卖出信号。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50.00万股,占流通A股1.04%
综合诊断:永和智控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2.17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已发现中线卖出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一封「请辞函」周四 (18日) 在网络上走红,信中提及已故娃哈哈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辞任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集团经营管理。宗馥莉突然请辞除激起集团第二代接班背后的千层外,也将内部矛盾曝光。...
本文““买椟还珠”重组终止 永和智控“负重”再购亏损资产”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