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股份(600379)2月14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1月31日接受27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高铁车载真空灭弧室研发进度如何?是否已产生收入?
答:公司高铁车载真空灭弧室已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型式试验验证,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现已完成挂网试运营,目前已取得小批量订单。
问:真空灭弧室业务毛利率下降趋势能否扭转?未来发展规划如何?
答:真空灭弧室业务的毛利率与原材料成本息息相关,原材料中以铜银等大宗商品为主,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灭弧室业务的毛利率,具体走势不好预测。如大宗商品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公司也将不得不采取措施向下游传到部分成本压力。灭弧室业务整体市场空间有限,竞争也比较激烈,公司已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未来出了公司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工艺水平,强化技术壁垒;加快自动化产线建设,降低制造成本;择机通过产业整合的方式提升市占率和产品定价能力。
问:宝光智中EMS的核心优势在哪里?未来发展定位是什么?
答:我们的EMS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从电网角度出发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所以功能比较全面,符合电网调度需求;二是严格遵循电力系统的设计思维和标准,安全性、容错性高。针对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宝光智中对于储能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出了不同控制策略,能够提升储能的使用效率及设备寿命,快速响应和协调控制储能。
宝光智中未来发展定位是新能源消纳时代的电力辅助服务提供商,主要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管理,同时也作为投资人和建设者积极参与新能源储能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问:目前火电储能调频的收益来源和业务模式是什么,重点发展哪种业务模式?
答:目前火电储能调频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自投自建、承接储能项目EPC建设和提供储能EMS系统及项目管理服务这三种。自投资建类项目主要收益为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取得与电厂方分成后的收益;EPC类和单独销售EMS软件则是销售利润。重点发展火电调频自投资建类项目,EPC建设和EMS软件销售也会进行兼顾。
问:公司核心软件控制系统是否可复制?技术壁垒多高?
答:公司核心软件控制系统复制难度较高,这需要深入理解电力系统,既要对电力系统整个电网架构、电网关键的技术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又要对整个储能系统的设备架构、设备间的功能参数进行不断的研究和试验,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工程实际经验沉淀方能转化为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软件产品。
问:公司在氢能源领域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公司气体业务在2021年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布局氢能源领域,近期公司积极开拓周边市场,加快设备更新和产能提升,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区域的氢能源生产、储运、应用的全产业链专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一个氢能源技术研发与孵化基地、一个未来区域氢能产业园的核心企业。同时公司也密切关注氢能源行业制储运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包括但不限于水电解制氢、金属氢化物储氢、燃料电池应用等,并择机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
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真空灭弧室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主导产品包括真空灭弧室、固封极柱、太阳能集热管、电气配套产品、灭弧室零配件、电真空陶瓷、国际业务等。公司“宝光牌”商标已于2011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公司首次获得陕西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荣誉称号,2017年获批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灭弧室产品在电子元器件行业内首家通过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输配电产品认证。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00万股,占流通A股0.03%
综合诊断:宝光股份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80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一封「请辞函」周四 (18日) 在网络上走红,信中提及已故娃哈哈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辞任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集团经营管理。宗馥莉突然请辞除激起集团第二代接班背后的千层外,也将内部矛盾曝光。...
本文“宝光股份获27家机构调研:目前火电储能调频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自投自建、承接储能项目EPC建设和提供储能EMS系统及项目管理服务这三种(附调研问答)”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