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1、智能驾驶芯片选择:自主开发算法的汽车制造商将继续使用英伟达,迭代速度要求高。起步较晚的玩家可能会考虑更多的地平线,这不仅可以提供芯片和其他硬件,还可以提供一些感知和预测算法的供应商。

2、华为对模式的影响:汽车制造商不仅仅与华为合作。长安还拥有orin产品和低级产品。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建成,产业收敛还有五年。一般来说,电子电气结构发生了变化。多域融合要求汽车制造商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与华为合作的制造商希望更快地获得先进的结构。

3、感知技术趋势:国内算法领域很难做100%的纯视觉,一般会做一些融合。未来BEV将由强视觉+激光或毫米波支撑。华为和小鹏是第一梯队。以前视觉算法比例小,比如三分之一。现在视觉算法增加到70%以上,特斯拉是100%,需要大规模提升。

4、激光雷达的必要性:最好进行3D物体感知和探测,主机制造商用于做算法冗余,因为仅仅依靠摄像头很难达到很高的功能安全水平。现在在1-2年内,仍然需要激光雷达进行高级智能驾驶,由于计算能力基础设施的瓶颈,算法数据培训仍然相对困难。稍后看看视觉算法技术的成熟度。

5、激光雷达上车方案:目前主流还是MEMS半固态,纯固态flash只能做短距离。从1个128线束到1-2个64线束(数量取决于位置,1个望塔,2个灯位置盲雷达),价值从7-8k到3-4k,未来可能达到2k左右。例如,小鹏使用了两个补盲雷达,探测距离缩短,性能降低更多,对制造商视觉算法能力的要求增加,雷达算法的权重降低。黑马行研

相关阅读

本文黑马行研:智能驾驶芯片选择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