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董事长被立案调查,格力地产(600185)筹划许久的重组,终究被摁下了暂停键。
2月9日晚间,格力地产发布公告,公司暂停于2020年5月23日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银柿记者翻阅当日信息,格力地产当时的计划,是向实控人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并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免税集团100%股权,发行价格为4.3元/股。
公告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重大资产重组》第三十八条规定:“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组方案至召开相关股东大会前,如该重组事项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上市公司应当暂停本次重组进程……”公司暂停于2020年5月23日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前,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在2020年末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截至记者发稿,格力地产在跌停板附近徘徊,报5.83元/股,市值约120.16亿元。
一提到“格力”,很多人或许马上会联想到商界“铁娘子”董明珠,误以为格力地产和董明珠掌管的格力电器(000651)有关。但事实上,2015年1月,格力集团将持有的格力地产股份划给珠海国资委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格力地产就脱离了格力集团,再加上2019年格力集团出售格力电器控股权,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不再是母子公司关系,和格力地产就更没关系了。
一直以来,格力地产顶着“格力”的名号赢得了不少关注度。在格力电器脱离格力集团后,董明珠曾公开对外宣布,“格力地产使用格力商标对格力形成了伤害”。
另一方面,在鲁君四的带领下,“单飞”的格力地产,于2009年借壳海星科技上市,逐渐展露出多元化发展的庞大野心。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鲁君四就表示,格力地产已不是传统的房地产商,在多板块产业的基础上,公司将未来将变为城市综合运营商和资本管理者,时机成熟时,格力地产或将改名。
2014年,格力地产就开始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集团化产业布局,并提出“立足珠海、区域布局”的发展战略。但是,6年来,格力地产的转型并不顺遂,多元化并未产生太多效益,其主营业务的境地也非常尴尬。
据格力地产三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19%。但其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5.34%,净负债率为197.26%,现金短债比为0.45。据此公司已踩中房企融资管理“三道红线”。
与此同时,格力地产土储规模不增反降。2017年格力地产的土地储备(规划计容建筑面积)尚有172.86万平方米,到了2019年仅剩105.82万平方米。
房地产主业疲软,加上触及“三道红线”,格力地产承受着较大债务压力,急需一个能稳定贡献现金流的业务来源。医疗和免税便成为它的救命稻草。
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格力地产孙公司珠海高格医药销售有限公司突然对外披露,正在推进口罩出口业务,预计全年出口1亿片一次性医用口罩。“蹭热点”的企图很快就被上交所识破,格力地产不得不澄清说其实公司尚未接到出口订单,生产能力也无法满足出口需要。2020年11月,公司董事会秘书、常务副总裁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了上交所的处罚。
口罩的风口没赶上,免税业务的风口又出现了。看中海南离岛免税红利,2020年5月,格力地产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珠海市国资委和城建集团合计持有的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据了解,珠免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免税牌照的企业之一,其拥有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拱北口岸出入境免税店、港珠澳大桥免税店等口岸免税店,并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天津珠免商业有限公司经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口岸进境免税商店。业内人士看来,此举若得以成行,有望进一步提振格力地产的盈利能力。
只是免税的曙光还未降临,鲁君四就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就先一步到达。而2月10日,暂停重组的消息公布,无疑又给公司7.2万户投资者一记重击。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2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4.47亿股,占流通A股70.2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44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日股日经指数周一(22日)持续下挫,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收跌,并且在3周以来首度跌破4万点关卡,指数报今年6月28日以来新低。 日经指数收盘跌464.79点或1.16%,收39599点。东证指数挫1.16%或33.30点,收2827.5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
本文“连踩“三道红线”的格力地产 重组被摁下暂停键”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